题镇南门城楼

排空雉堞接层楼,薄暮登临万古愁。

红树一村蒲甸晚,黄云满地僰田秋。

江通平缅蛮烟重,山耸高峰素雾收。

极目乡关何处是,西风衰草思悠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镇南门城楼的壮丽景象与诗人深沉的情感。首句“排空雉堞接层楼”,以雄伟的气势开篇,将城楼与城墙的高耸直入云霄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接着,“薄暮登临万古愁”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合,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悠长感。

“红树一村蒲甸晚,黄云满地僰田秋”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季节的转换,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乡村画卷,红树与黄云,一暖一冷,一静一动,构成了一种和谐而富有层次的画面感。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江通平缅蛮烟重,山耸高峰素雾收”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视线从近处的村落转向远方的江水与高山,展现了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江面烟雾缭绕,山峰在雾气中若隐若现,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壮美,也寓意着人生的迷茫与探索。

最后,“极目乡关何处是,西风衰草思悠悠”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在辽阔的天地间,诗人放眼望去,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乡,只能在西风中,看着衰败的草地,心中涌起无尽的思绪。这一句情感真挚,直接点明了主题,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明末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4)

刘叔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吴素斋还淮安

谁识斋居托意深,翛然不受一尘侵。

半窗晴日闲观易,满座秋风静鼓琴。

策马已闻辞僰道,扬舲还喜到淮阴。

刘伶台下多春色,行乐应知称素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过杨井山

雾尽寒初退,风轻雨欲晴。

山田春饱水,农舍早趋耕。

行李青霄近,烟波白发明。

正愁泥路滑,林外竹鸡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早起

山楼早起已闻鸡,雪漏寒光月色低。

三黜有谁怜柳下,四知徒自忆关西。

街头灯火催车马,城上风霜急鼓鼙。

临镜每惭多白发,校书何日对青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江夜

江山秋意满虚舟,坐对渔灯看碧流。

影浸星河天半落,凉生风露雨初收。

椿庭有月乌啼夜,椒圃无人鹤怨秋。

梦后乡关徒怅望,越吟一曲强消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