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溪茶

上犹石硙天下无,霏霏吐出焦溪腴。

龟泉二湛康庐如,瓦鼎才跳鱼眼珠。

顾我常苦书肠枯,一汲河润九里馀。

山精木怪不作魔,浇过秦论风生裾。

几回唤醒眉山苏,诗句零落樵与渔。

向非朔洛角植党,焦溪安得声价俱。

似闻东观罗遗逸,烦君寄上图经书。

形式: 古风

翻译

上犹的石磨举世无双,细腻流出的是焦溪的精华。
龟泉清澈如庐山之水,鱼儿跃起时像瓦鼎中的明珠。
我常常苦于知识贫乏,渴望汲取源头活水,哪怕九里之外。
山精木怪不会成为困扰,泉水浇过的地方,仿佛《秦论》的风韵重生。
多次被这泉水激发灵感,如同唤醒了眉山的苏轼,他的诗句散落在樵夫渔人之间。
如果不是在朔洛两地结党营私,焦溪又怎能名声大噪。
听说东观有遗漏的典籍,烦劳您寄上那些图经书籍。

注释

石硙:石磨。
霏霏:形容水流细密。
焦溪腴:焦溪的精华。
龟泉:清澈的泉水。
康庐:庐山。
瓦鼎:古代炊具。
书肠枯:知识贫乏。
九里馀:九里多的距离。
山精木怪:山中精灵和树木。
秦论:指《史记·秦始皇本纪》。
眉山苏:指宋代文学家苏轼,眉山人。
朔洛:北方的朔方和洛阳。
图经书:地图和经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山村景象。开篇即以"上犹石硙天下无,霏霏吐出焦溪腴"写出了焦溪之美,这里不仅有独一无二的奇石,而且水质清新甘甜,如同泉水从石缝中缓缓流出。接着"龟泉二湛康庐如,瓦鼎才跳鱼眼珠"更是生动地展现了山中的泉水和房屋的情景,泉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

诗人接着表达了自己对书籍的渴望与追求,"顾我常苦书肠枯,一汲河润九里馀"。这不仅反映出诗人的学识渴望,也隐含着他希望像河水一样滋润乾涸的心田。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山精木怪不作魔,浇过秦论风生裾"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而"几回唤醒眉山苏,诗句零落樵与渔"则是对古人诗文的追怀,以及自己在文学上的探索。

最后,"向非朔洛角植党,焦溪安得声价俱。似闻东观罗遗逸,烦君寄上图经书"中,诗人似乎是在邀请友人一同来到这片美丽的土地,同时也表达了希望传承和发扬文化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情,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又不失文雅的山村风光图。

收录诗词(313)

刘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猩猩行

肩发肖人形,言语剧机警。

罝挂不可招,幽旷从驰骋。

胡为所嗜偏,遇醪即首肯。

染指疑含沙,浸淫归酩酊。

蹀履意欲欢,孰知堕深阱。

鄙哉酣爵人,白头犹未醒。

形式: 古风

董孝子行

嵊有董孝子,父病刲其肝。

肝还犹可刲,一念充之难。

遗体戒毁伤,此毁乃为完。

萧条村落区,四顾药饵艰。

亲病日且革,不疗何由安。

有父始有身,无父身奚存。

裂肝粥以进,果获急證宽。

嗟哉古道阒,天纪纷夷残。

讼讟滓官府,县尹悲溢颜。

惓惓敦教化,各各还根元。

邑民以孝闻,莫喻心所欢。

大篇述梗概,讵侈词藻繁。

托之剡山川,千古礼义宣。

形式: 古风

谢惠笋

饥肠数日吼,往往茄苋争。

幽人盼寂寥,饷我慈竹萌。

斑斑未离绷,白下莫与京。

寒泉煮青茆,手调玉版羹。

招僧招不来,贳酒乃独烹。

茄苋避三舍,纸帐午梦宁。

形式: 古风

赋云山阁呈贰车

万山列屏障,来往一溪云。

倚槛古今异,望阙南北分。

地清梅是主,天阔鹭成群。

唐相经行处,勋名更属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