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邗城新曲》由明代诗人沈德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下邗城的景象与情感。诗中“明月可怜宵”一句,以“可怜”二字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温柔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仿佛明月也在为夜深人静的邗城感到惋惜和陪伴。接着,“曾听教玉箫”则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想象着在月光下,有人吹奏着悠扬的玉箫,声音飘渺,似乎能穿越时空,传递着古老的故事与情感。
“佳名二十四,第一捣衣桥”则巧妙地将地点与情感相联系,捣衣桥作为邗城的一个地标,不仅承载着日常生活的场景——妇女们在此洗衣捣衣,也象征着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二十四节气的循环往复,如同历史的长河,而捣衣桥则是其中的一帧画面,见证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更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音乐、地点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沈德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使得《邗城新曲》成为一首富有韵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