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赋堂

一炬火何处鏖兵,最怜酾酒临江,风便已教公瑾借;

两篇赋偶然点笔,可惜惊涛拍岸,壮观不与子由同。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诗巧妙地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融合,展现了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深刻理解。首先,“一炬火何处鏖兵”引用了赤壁之战的场景,诸葛亮的智慧与周瑜的勇猛在火光中交织,暗示了作者对古代英雄豪情的向往与敬仰。“最怜酾酒临江,风便已教公瑾借”,表达了对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运用东风借箭的战术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诸葛亮智谋的深深钦佩。

接着,“两篇赋偶然点笔”则转向了文学领域,提到了苏轼的《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这两篇作品是苏轼在不同心境下对赤壁之战的反思与感悟。通过“可惜惊涛拍岸,壮观不与子由同”,诗人表达了对苏轼文学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暗含了对自己未能亲历其境,无法与苏轼一同感受赤壁之壮观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的深厚底蕴,还蕴含了对英雄豪情与文人雅趣的双重向往,以及对个人际遇与历史机遇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收录诗词(76)

李鸿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 字:渐甫或子黻
  • 号:少荃(泉)
  • 籍贯:安徽合肥
  • 生卒年: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相关古诗词

改袁诗六十自寿

已无朝士称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

形式: 对联

挽曾国藩联

位冠百僚而劳谦自牧,威加四海而盛德若愚,不震不腾,隐几独居勋业外;

年垂大耋而神观勿衰,病至弥留而鞅掌靡息,如临如履,易箦犹在战兢中。

形式: 对联

挽曾国藩联

士倾广厦,民失慈航,天胡不吊;

勋震华夷,名垂宇宙,公实长存。

形式: 对联

宝剑崔双文

万里河山归赤帝;一生名节误红娘。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