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反袂叹麟折,过门伤凤衰。
奠楹不复作,世丧礼乐隳。
世丧道不丧,文岂不在兹。
千载而有人,三代犹可追。
吾闻夹谷翁,文献尚有遗。
斯世微斯人,皇皇吾安归。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怀旧和对传统文化关切的作品。开篇“反袂叹麟折,过门伤凤衰”两句,用鲜明的笔触描绘了一种颓废与哀伤的情景。袂是古代官员的袖子,反袂即是翻转衣袖,这里用来比喻时光易逝、事物更新换代;麟折凤衰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贵族文化的没落。随后“奠楹不复作,世丧礼乐隳”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失落感,诗人哀叹古代礼仪和音乐艺术的废弛。
然而,在“世丧道不丧,文岂不在兹”的句子中,诗人的情绪出现转折。即便是时代更迭、传统文化遭受破坏,但至理和正道依然存在,而且可以通过文献来寻找和保存。接着的“千载而有人,三代犹可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怀念之情,即便是过去的事物已经逝去无踪,但是仍旧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那些伟大人物和事迹。
最后,“吾闻夹谷翁,文献尚有遗。斯世微斯人,皇皇吾安归”几句,诗人提到“夹谷翁”,即是书隐先生,这里表达了对知识分子保存传统文化的敬意,并且通过这些遗留下来的文献来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归宿。在这样的背景下,“斯世微斯人”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于当代人的浅薄和物质化的哀叹,而“皇皇吾安归”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归属感。
不详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堪舆渺无极,俯仰慨古初。
皇风战涿鹿,草野伤血涂。
勋华袭文明,不肯私均朱。
誓命缵王业,侵伐纷霸图。
春秋二百祀,已矣吾道孤。
天不生夫子,民极谁其扶。
岩岩南山石,上有孤生竹。
结根不择地,天地聊自足。
卷耳不盈筐,绿刍不盈掬。
愿言勿采采,留此媚幽独。
明月堕我檐,白云生我屋。
明发起振衣,出户聊踯躅。
青冥下輶轩,皇华照幽谷。
乾坤散清气,固不在恶木。
玉堂佳人佩琼英,月下乍见心眼明。
贞心野雪压不死,幽韵天风吹逾清。
玉龙声高夜漏下,绿衣舞短天鸡鸣。
岁寒一见苦易别,安得白头敦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