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魏介之同游玉仙坛

云坛共上百神清,碧坞红霞相照明。

幽草欲迷丹井处,乱峰依旧白云生。

亭亭翠纛高杉矗,险险狂雷落石轰。

待得九霄鸾鹤驭,玉书应改地仙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云坛之上众多神仙清朗,碧绿山坞间红霞相映生辉。
幽深草丛似乎要掩盖丹井所在,纷乱山峰依然有白云缭绕。
高耸的杉木亭亭如翠色旗帜,危险的狂雷落下石头轰鸣声震天。
期待着能乘坐九霄的鸾鹤驾驭,那时玉简上的仙人名字或许会更改。

注释

云坛:神仙聚会的地方,可能指道教的仙境。
碧坞:青翠的山坞,形容山色翠绿。
丹井:道教传说中的炼丹之井,象征长生不老。
翠纛:翠绿色的旗帜,形容杉木树干的翠绿。
鸾鹤:神话中的仙禽,象征高洁和长寿。
玉书:古代珍贵的文书,这里指仙人的名录或记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依韵和魏介之同游玉仙坛》。诗中描绘了玉仙坛的神秘与壮丽景象,展现出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时的神清气爽和对仙境的向往。

首句“云坛共上百神清”描绘了玉仙坛上空云雾缭绕,仿佛众神聚会,气氛神圣而清朗。接下来的“碧坞红霞相照明”则通过碧绿的山坞和红霞交相辉映,渲染出一种奇幻的色彩,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幽草欲迷丹井处,乱峰依旧白云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玉仙坛的幽深和自然之美,丹井隐秘在草丛之中,乱峰之上仍有白云缭绕,增添了神秘感。诗人运用“欲迷”和“依旧”形成对比,强化了景物的动态感。

“亭亭翠纛高杉矗,险险狂雷落石轰”两句,通过描绘高耸的杉木和狂雷落石的场景,展现了玉仙坛的险峻与壮观,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最后,“待得九霄鸾鹤驭,玉书应改地仙名”表达了诗人期待自己能如鸾鹤般翱翔九天,也许在这样的仙地,连地仙的名字都会因之改变,流露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玉仙坛的自然风光,寓含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理想追求,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气息。

收录诗词(315)

范仲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 字:希文
  • 生卒年:989-1052年

相关古诗词

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

芳洲名冠古南都,最惜尘埃一点无。

楼阁春深来海燕,池塘人静下仙凫。

花情柳意凭谁问,月彩波光岂易图。

汉上山公发新咏,许昌何必诧申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依韵答并州郑大资政见寄

制节重并汾,淹留又见春。

年高成国老,道在乐天真。

风韵应如旧,精明迥绝伦。

致君心未展,宁是式微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依韵答蒋密学见寄

东南为守慰衰颜,忧事浑祛乐事还。

鼓吹夜归湖上月,楼台晴望海中山。

奋飞每羡冥鸿远,驰骋那惭老骥闲。

此日共君方偃息,是非荣辱任循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依韵答韩侍御

虽叨世契与邻藩,东道瞻风御史尊。

郑馆昔时延下客,于家今日见高门。

我居方面荣为惧,君向台端直且温。

彼此中怀蕴金石,不须销黯动离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