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题咏二首(其二)

小哀洲北渚云边,二女明装共俨然。

野庙向江空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东风近墓吹芳芷,落日深山哭杜鹃。

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凝黛隔湘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在小哀洲的北边,靠近水边云雾缭绕,两位女子身着明艳的服装,仪态端庄。
野外的小庙面对着寂静的江面,古老的石碑上没有字迹,只有茂盛的青草丛生。
东风轻轻吹过坟墓,带来了芬芳的芷草,夕阳下深山中传来杜鹃鸟的哀鸣。
她们仿佛含泪凝视着远方的巡游,九嶷山上的翠色黛眉,与湘江相隔遥远。

注释

洲:水中的陆地。
渚:水中小洲或岸边。
俨然:庄重、整齐的样子。
野庙:荒郊野外的小庙。
芳芷:香草,如白芷。
巡狩:古代帝王出巡。
九疑: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又称苍梧山,与湘水相连。
凝黛:形容女子黛眉紧锁,愁容满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的山水画面,充满了静谧与哀伤。开篇“小哀洲北渚云边”即设置了一种凄清幽远的情景,小哀洲可能指的是一处不为人知的小岛或小丘,它静默地位于北方的河岸旁,云雾缭绕。

接下来的“二女明装共俨然”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仙子或美女,她们穿着鲜亮的衣裳,在这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然而,这种美丽并未带来活力和生气,反而增添了一份超脱世俗的孤寂感。

“野庙向江空寂寂”则描绘了一座荒废的寺庙,它面朝着江水,却是那么的静谧,没有任何声音。这种宁静并非由于自然风光,而是因为时间的流逝和人迹的稀少。

“古碑无字草芊芊”中的古碑原本应该记录历史的痕迹,但现在却没有文字,反而被野草所覆盖,这不仅象征着历史的消散,也凸显了时间的摧毁力量。

诗人通过“东风近墓吹芳芷”表达了一种生命力与死亡之间的对比。春天的东风本应带来生机,却在这里吹拂着古墓,芳草在墓旁萌发,这是对逝去生命的一种缅怀。

“落日深山哭杜鹃”则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山林景象。杜鹃,即杜宇,是一种鸟类,它的叫声常被用来形容哀伤之情。在这里,诗人可能借此表达自己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悲凉。

“犹似含颦望巡狩”中,“含颦”指的是面带忧愁,“巡狩”则是一种古代的巡视活动。这一句让人感觉到诗人心中的不舍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

最后,“九疑凝黛隔湘川”则是借用了地理名称来表达一种情感上的隔阂。九疑山是一处风景名胜,而“凝黛”则形容天气阴沉,带有一种忧郁之色。诗人通过这种手法,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消散时的心境。

收录诗词(123)

李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写作李璧,又号雁湖居士,谥文懿。南宋历史学家李焘之子,殁于1222年,享年65岁

  • 字:季章
  • 号:石林
  • 籍贯:眉之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
  • 生卒年:一说1159年

相关古诗词

湛庵出示宪使陈益之近作且蒙记忆再次韵一首适王令君国正携酒相过断章并识之有便仍以寄陈也

重将倦翼羾天关,流浪深惭佛眼看。

名宿青灯仍燕坐,故人白雪自幽弹。

西江一吸还居士,寒涕双垂任懒残。

应笑区区话陈迹,秋风吹老碧芦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雁湖二首(其二)

新结方桥跨两间,更渠清溜作潺潺。

春来得句因池草,病起无端减带环。

楼迥却愁多见月,城高元不碍看山。

销忧况有诗书在,赢得湖边日日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雁湖二首(其一)

藻荇连延十亩馀,从来佳致与人俱。

水禽扑碌时惊枕,城月朦胧当画图。

莫去渚兰留作佩,剩栽洲橘遣为奴。

从今杖屦频来往,乞与嘉名唤雁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为刘漫翁老人赋云月高斋诗

嵇康遇王烈,幽愤竟莫摅。

我今识漫翁,转欲与世疏。

况闻高斋胜,云月随卷舒。

息深固以踵,道集其惟虚。

一朝破生死,直到心地初。

嗟我觉既晚,尚收废弃馀。

疑翁乃真契,百里纡柴车。

谓我骨本好,误落尘寰居。

已障不自解,顾遣他人除。

稽首谢至言,田荒始知畬。

虽微跪履敬,脱粟荐霜蔬。

翁早涉文史,雅意追严徐。

中睹世路恶,纷纷臭如帤。

回光述鸿宝,妙解超堪舆。

启钥借我读,恍梦犹华胥。

匪惟见异人,乃复得异书。

穷途有良遇,喜极还欷歔。

居然困缰锁,阻造焦生庐。

后会岂无日,碧霄揽霞裾。

不见垂天翼,变化本鲲鱼。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