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关中

忍历通庄出,东风舞酒旗。

百花无看处,三月到残时。

游塞闻兵起,还吴值岁饥。

定唯荒寺里,坐与噪蝉期。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我忍受着穿过村庄的旅程,东风吹动着酒旗招展。
满眼的花儿已无处欣赏,因为已是暮春时节接近尾声。
游历边塞时听说战事又起,返回吴地又逢年成歉收。
恐怕只有在荒凉的寺庙中,才能静坐等待蝉鸣的季节来临。

注释

忍历:忍受并经历。
通庄:穿过村庄。
东风:春风。
酒旗:酒店或酒馆的旗帜。
百花无看处:花儿凋零,无处欣赏。
残时:末尾,指春季即将结束。
游塞:游历边塞。
兵起:战争爆发。
岁饥:年成歉收,粮食短缺。
荒寺:荒废的寺庙。
噪蝉:嘈杂的蝉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晚春时节的边塞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寄寓自然的情怀。

首句“忍历通庄出,东风舞酒旗”,诗人以“忍历”开篇,设定了边塞的氛围,而“通庄出”则是描写行军途经的地方。接着,“东风舞酒旗”生动地展现了春日暖风中的欢乐场景,酒旗在风中摇曳,似乎预示着一番欢庆之事。

次句“百花无看处,三月到残时”,诗人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面对繁花似锦的景象,诗人却选择了不去过分关注,这既是对物欲淡然的表现,也是对眼前战乱不安状态下的一种无奈。

第三句“游塞闻兵起,还吴值岁饥”,则突然转入现实的忧虑。边塞之地,战争的烽烟四起,诗人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而“还吴”一词,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归去之路的渴望与不易。

末句“定唯荒寺里,坐与噪蝉期”,在战乱和饥饿中寻找了一处安身之所,那就是荒废的庙宇。诗人选择与自然声响为伴,如同与蝉鸣声共同度过时光,这是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也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逃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平和安稳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209)

黄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 字:文江
  • 籍贯: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
  • 生卒年:840~911

相关古诗词

辄吟七言四韵攀寄翁文尧拾遗

唐设高科表用文,吾曹谁作谏垣臣。

甄山秀气旷千古,凤阙华恩钟二人。

起草便论天上事,如君不是世间身。

龙头龙尾前年梦,今日须怜应若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喜陈先辈及第

今年春已到京华,天与吾曹雪怨嗟。

甲乙中时公道复,朝廷看处主司誇。

飞离海浪从烧尾,咽却金丹定易牙。

不是驾前偏落羽,锦城争得杏园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其一)

八都词客漫喧然,谁解飞扬诰誓间。

五色綵毫裁凤诏,九重天子豁龙颜。

巴山月在趋朝去,锦水烟生入閤还。

谋及中兴多少事,莫愁明月不收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其二)

却搜文学起吾唐,暂失都城亦未妨。

锦里幸为丹凤阙,幕宾徵出紫微郎。

来时走马随中使,到日援毫定外方。

若以掌言看谏猎,相如从此病辉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