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其一)

八都词客漫喧然,谁解飞扬诰誓间。

五色綵毫裁凤诏,九重天子豁龙颜。

巴山月在趋朝去,锦水烟生入閤还。

谋及中兴多少事,莫愁明月不收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众多文人墨客热闹非凡,又有谁能理解那飞扬的誓言之间深意。
皇帝用五彩羽毛笔写下凤诏,高高在上的天子展露笑容接受谏言。
巴山的月光下官员匆忙赶往朝廷,锦水的烟雾中他们归来进入宫门。
他们在谋划着复兴国家的大事,不必担忧美好的月亮会遗漏任何重要事务。

注释

八都词客:各地的文人士大夫。
漫喧然:热闹非凡。
飞扬诰誓:寓意深远的誓言。
裁凤诏:撰写皇帝的诏书。
九重天子:指皇帝身处深宫。
豁龙颜:露出喜悦或开怀的表情。
巴山月:象征着官场的繁忙。
锦水烟:描绘归途的景象。
中兴:国家复兴。
莫愁:不必担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喜悦而又充满历史思考的氛围。开篇“八都词客漫喧然,谁解飞扬诰誓间”两句,展现了一个文人雅集的热闹场景,但在欢声笑语中,却有人思考着古代帝王之间的誓言和盟约,这显示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关怀。

“五色綵毫裁凤诏,九重天子豁龙颜”两句,则通过对皇宫内外壮丽装饰的描写,表达了对帝王权威的赞美。其中,“五色綵毫裁凤诏”形象地描述了皇帝颁布命令时所用锦绣文书的华美,而“九重天子豁龙颜”则直接指向了皇帝的尊贵与神圣。

“巴山月在趋朝去,锦水烟生入閤还”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朝代更迭的感慨。这里,“巴山月在趋朝去”表明时间在不断前进,而“锦水烟生入閤还”则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意境。

最后,“谋及中兴多少事,莫愁明月不收关”两句,是诗人对历史变迁和国家命运的一种思考。诗人呼吁不要为过去的事情感到忧虑,因为明月依旧照耀着一切,即便是关隘也不能阻挡光辉的传递。这一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超然态度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宫廷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既有喜悦之情,又不失深邃之思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209)

黄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 字:文江
  • 籍贯: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
  • 生卒年:840~911

相关古诗词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其二)

却搜文学起吾唐,暂失都城亦未妨。

锦里幸为丹凤阙,幕宾徵出紫微郎。

来时走马随中使,到日援毫定外方。

若以掌言看谏猎,相如从此病辉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其三)

贾谊才承宣室召,左思唯预秘书流。

赋家达者无过此,翰苑今朝是独游。

立被御炉烟气逼,吟经栈阁雨声秋。

内人未识江淹笔,竟问当时不早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寓题

纷纷墨敕除官日,处处红旗打贼时。

竿底得璜犹未用,梦中吞鸟拟何为。

损生莫若攀丹桂,免俗无过咏紫芝。

两岸芦花一江水,依前且把钓鱼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寓题

每忆家山即涕零,定须归老旧云扃。

银河水到人间浊,丹桂枝垂月里馨。

霜雪不飞无翠竹,鲸鲵犹在有青萍。

三千九万平生事,却恨南华说北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