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方太阴精,形圆质亦清。

其体本无光,日照方能明。

望远翔相随,傍观亏复盈。

山河微有影,九道分其行。

左旋最为迟,闰馀岁方成。

云何望中食,太阳射其形。

于以象后德,逊避斯为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贤的《月》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展现了其自然现象与象征意义的结合。诗的前四句“月方太阴精,形圆质亦清。其体本无光,日照方能明”,形象地描述了月亮作为阴性之精华,形状圆满且质地清澈,自身并无光芒,需借助阳光照射才显明亮。接下来,“望远翔相随,傍观亏复盈”描述了月亮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时而伴随日月同辉,时而呈现盈亏变化。

“山河微有影,九道分其行”进一步描绘月亮对大地的影响,它的光芒使得山河间有了微弱的光影,且其运行路径划分为九道。诗中提到“左旋最为迟,闰馀岁方成”,说明月亮的自转速度较慢,一个朔望周期(约29.5天)后才会完成一次完整的绕地球旋转。

最后两句“云何望中食,太阳射其形。于以象后德,逊避斯为宁”,诗人借“月食”这一天文现象,寓意月亮象征着谦逊和退让,如同后德之人,为了保持和谐,甘愿在太阳的照射下暂时消失(即月食)。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326)

李贤(原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述古

稽古有嘉言,逸欲戒谆谆。

大圣若重瞳,禹益犹互陈。

阿衡佐商嗣,风愆竟勿循。

恳恳周太保,旅獒却来宾。

敬观无逸图,有邦万世珍。

夫何事荒怠,此道未遑询。

飘飘夹林赏,艳艳闾须春。

岂有鸱鸮智,将同燕雀伦。

在古垂明鉴,休迷覆车尘。

支颐顾衷曲,期不负儒绅。

嗟彼一心微,纷纷众欲并。

所以古哲人,惕然事箴警。

自新若盘铭,常使目在炳。

楹杖与剑矛,丹书更肃整。

稷庙铸金人,三缄贵深省。

式观鲁欹器,持盈未堪骋。

亦有睿圣公,年耄心愈儆。

旅贲瞽史徒,交戒幸无眚。

顾惟理与义,涵养见真境。

心正意亦诚,允矣前脩并。

形式: 古风

看书有感

铨府务益广,或有半日闲。

乘闲看古书,忸怩愧我颜。

圣贤今已矣,慨然发长叹。

纷纷安厚禄,宁复思素餐。

非无书万卷,曾不诵伐檀。

缅惟范文正,高名重丘山。

寥寥千载后,谁复与之班。

黾勉效分寸,汲汲不惮烦。

先忧与后乐,志欲回狂澜。

安得似鱼水,不见遭逢难。

谁云出望水,依然在人寰。

滞画岂有疾,去鲁不为膰。

所愿非如此,烦君听猗兰。

形式: 古风

述土木之难

正统己巳秋,敌骑忽寇边。

声息一何急,顷刻数十传。

当宁乃震惊,奸臣擅其权。

悍然挟天子,六师听周旋。

廷臣既失措,将士俱茫然。

乘舆不自禦,疏留行愈坚。

岂思帝王举,为谋出万全。

奸心欲逞威,制胜当谁先。

况彼承平久,斗志良已捐。

战阵既不习,安能事戈鋋。

秋高朔马骄,敌势方控弦。

我师虽百里,无异群羝联。

土木一以围,裸体相摩肩。

前途尽倒戈,甘心丧其元。

人马积若山,营中如沸川。

微躯不可竞,颓然在人颠。

幸能脱锋镝,万死复相连。

山深鸟道危,一命若丝悬。

遥遥䀽绝顶,恨无羽翼鶱。

水浆不入口,喉吻生尘烟。

筋力既已疲,历险愁攀缘。

崎岖转崖壑,曾不遇微涓。

纵有梅林想,何由见酸涎。

昼夜历三周,山尽始得泉。

归来问城郭,哭声上青天。

当死乃不死,恍如再生年。

忽忽过半载,悸恙方获痊。

敌志益奋发,深入践京廛。

岂无貔貅士,莫敢冲其前。

志满利已得,回首齐挥鞭。

外兵祸中原,天意无乃偏。

国耻未能雪,宁忍戴貂蝉。

壮志几时毕,雄肠何日牵。

经略到穷发,燕然名可镌。

边烽从此息,黎庶始安便。

一洗朔方功,万古垂青编。

形式: 古风

简姜贵宪闻过诗

古人喜闻过,信为百世师。

君子能成德,赖友以相规。

奈何今之士,讳疾而忌医。

訑訑距人谏,不善何由知。

心惟耻下问,自用不能移。

甘心守孤陋,寡助亲亦离。

若人究其见,无乃愚且痴。

念此恒自省,观生验我为。

吾友具三益,顾我实所资。

但愿忘人势,有过忠告之。

武公臻耄耋,求戒辞愈卑。

况予知非岁,考祥岂惮疲。

位高才不称,战兢恒自持。

断断无他技,盍簪意欲縻。

小德已出入,毋俾大节亏。

望君不我弃,善行勖我施。

俯仰无愧怍,致此非君谁。

幸免取讥诮,岂独相追随。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