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智道者

宛陵道者菩萨子,化遍东吴今到此。

干戈丛里月行空,忧苦海中莲出水。

知空曾见老衡阳,冷火枯床同夜雨。

大有衡阳跳灶儿,珍重此行俱访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名为宛陵道者的僧侣形象,他如同菩萨一般,足迹遍及东吴之地。在战乱与苦难之中,他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与纯净,犹如月空中的明月,又如莲花般从忧苦的海洋中绽放。诗中提到的“老衡阳”可能是指一位前辈或某种象征,而“冷火枯床同夜雨”则描绘了道者修行生活的清苦与坚韧。最后两句“大有衡阳跳灶儿,珍重此行俱访取”,表达了对道者此次旅行的期待与敬意,同时也暗示了道者将带来新的启示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道者超凡脱俗的修行境界和对世间苦难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诗中充满了对精神追求的赞美和对生活智慧的探索,体现了宋代文学中对个人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的重视。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尧恺二上人

四山如壁不可去,当处如火不可住。

上人既是要游方,可中须得超方句。

珍重便行万八千,通霄有路恒沙数。

不落平常试道者。

道道若道未得,此去秦溪有直指。

老子若能见之,必为汝道。

形式: 古风

与洪兄

无伤机器微,我此法门大。

万殊纷目前,一衲俱盖过。

天外出头来,众中交脚坐。

佛祖是伊成,未言遭一唾。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和东禅以李侍郎庵招(其一)

大隐何曾弃簪组,醉乡有路入无何。

百年快活自不彻,谁肯寻人到薜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和东禅以李侍郎庵招(其二)

敢将不出以为高,朽索其如六马何。

赖有舀溪长柄杓,不妨霜月在松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