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妇吟三首次知县许由衷(其一)

妾家住西湖,家贫守清素。

年方二十初,学织常恐暮。

父母生我时,不识当门户。

夫君良家子,安肯受辛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住在西湖边的年轻织妇的生活境遇和内心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女子的家庭背景、生活状态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妾家住西湖,家贫守清素。”点明了女子的身份和生活环境,她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西湖畔,但家庭贫困,生活简朴。这既体现了她的出身,也暗示了她生活的不易。

接着,“年方二十初,学织常恐暮。”描述了女子正值青春,刚刚开始学习织布技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不安。这里的“暮”字,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暗含着对技艺掌握不精的担忧,以及对生活艰辛的预感。

“父母生我时,不识当门户。”这一句表达了女子对自己出身的认知,她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没有显赫的门第背景,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可能意味着她在社会地位上的局限。

最后,“夫君良家子,安肯受辛苦。”女子设想了自己的伴侣,希望他能是出身良好、家境殷实之人,能够理解并接纳自己所面临的辛劳和困苦。这句话反映了女子对于理想婚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一位织妇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女性在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心理活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通过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诗人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时代背景下普通女性的形象,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116)

舒頔(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dí)(一三○四~一三七七),绩溪。擅长隶书,博学广闻。曾任台州学正,后时艰不仕,隐居山中。入朝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归隐时曾结庐为读书舍,其书斋取名“贞素斋”。著有《贞素斋集》、《北庄遗稿》等。《新元史》有传

  • 字:道原
  • 籍贯:(今属安徽省)

相关古诗词

织妇吟三首次知县许由衷(其二)

机织不畏多,但畏官府促。

去年布未输,今年粮未足。

阿姑八旬馀,缩首檐下曝。

君戍忧边庭,妾心念机轴。

形式: 古风

织妇吟三首次知县许由衷(其三)

乱丝入手中,上机十数匹。

细花间鸾凰,精巧俗莫测。

朝餐釜底焦,下尽雪下滴。

君心自明月,愿照尘苦力。

形式: 古风

络纬吟

夕露凄以清,凉飙飒然至。

篱根断续声,长茧缲络纬。

双股依草荄,两翼鼓元气。

月明更漏迟,似诉无限意。

微物尚知时,叹彼非物类。

我怀素潇洒,闻汝澹忘虑。

形式: 古风

竹溪书室图为黄克文题

清溪溪上竹无数,爱竹移家竹林住。

阶前老竹铿玉声,秋夜读书沾竹露。

书声绕屋杂竹声,竹色侵书助书趣。

竹根个个长龙孙,竹上鸾凰亦来聚。

有时携琴倍竹弹,两袖清阴分竹翠。

云梢月干竹弄影,杖竹寻诗过桥去。

平生性癖亦爱竹,不问主人造竹所。

君不见一筇投陂忽变化,万卷幡胸胜插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