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怀洛下一上人

游宦忘机久,心源亦自澄。

夜听吴苑雨,秋忆洛城僧。

木叶惊栖鸟,寒窗暗静灯。

何时过竹院,一得问三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长久在外做官,不问世事,心灵也自然清澈。
夜晚在吴苑聆听雨声,秋天想起洛阳的僧人。
落叶惊动了栖息的鸟儿,寒冷的窗户映照着昏暗的灯光。
何时能拜访那竹林小院,向他们请教佛法的深奥。

注释

游宦:在外做官。
忘机:不问世事。
心源:心灵。
自澄:自然清澈。
吴苑:江南园林。
洛城:洛阳。
僧:僧人。
木叶:落叶。
栖鸟:栖息的鸟儿。
寒窗:寒冷的窗户。
暗静灯:昏暗的灯光。
过:拜访。
竹院:竹林小院。
三乘:佛教的三种经典,泛指佛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所作的《秋夜怀洛下一上人》,诗人以游宦生涯中对禅心的追求为背景,表达了对远方僧侣的深深怀念。首句“游宦忘机久”揭示了诗人长期在外做官,已淡泊名利,心境如水般平静。第二句“心源亦自澄”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澄明与净化。

“夜听吴苑雨”描绘了夜晚在江南园林中聆听雨声的场景,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借景生情,联想到洛阳的僧人,触发了对故友的思念。“秋忆洛城僧”直接抒发了对洛城僧侣的秋日怀念之情。

接下来,“木叶惊栖鸟”通过落叶惊动栖息的鸟儿,寓言自己的一片深情也触动了远方朋友的心弦。最后一句“何时过竹院,一得问三乘”,表达了诗人渴望有机会拜访僧人,向其请教佛法的急切心情,流露出对佛法智慧的向往和对精神归宿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以自然景色为纽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精神层面提升的追求。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秋夜独书勉诗友

西风惊万木,危坐思悠哉。

故国经年别,秋鸿半夜来。

人应多弃善,天岂不怜才。

休学严夫子,荒凉老钓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秋夜感兴寄吴顺之

耿耿不成寐,楚乡经暮秋。

故人遥海峤,寒月满江楼。

闭户生苍藓,安闲到白头。

如何太平日,独不出汀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秋雨怀友生

江城秋雨歇,孤坐役吟身。

草色荒三径,虫声满四邻。

边鸿来已近,庭叶落还频。

对此空搔首,无由面故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秋思

秋气动天地,恍然情未穷。

故园应坠叶,昨夜又西风。

白草侵危堞,寒涛接远空。

支颐当此景,无语夕阳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