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林参知游岘山逸老堂

东风已满岘山堂,并辔寻芳客思长。

逸老何年遗杖舄,怜春是处有壶觞。

林间疏磬传清梵,草际丰碑卧夕阳。

故国菟裘浑未卜,他乡风物且徜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代诗人游朴与友人林参知一同游览岘山逸老堂的情景。首句“东风已满岘山堂”以春风满园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并辔寻芳客思长”,写出了两人骑马寻访美景时悠长的思绪,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

“逸老何年遗杖舄,怜春是处有壶觞”两句,通过描述古代隐士遗留的行踪和人们在春天里饮酒赏花的情景,展现了历史的痕迹与生活的乐趣。其中,“杖舄”指代古代隐士的行迹,“壶觞”则象征着酒宴与欢聚,体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

“林间疏磬传清梵,草际丰碑卧夕阳”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林间的钟声悠扬,草地上矗立的石碑映衬着落日余晖,既表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也暗示了历史人物的不朽。这两句通过声音与光影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故国菟裘浑未卜,他乡风物且徜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当前环境的享受。其中,“菟裘”原指古代隐居之地,这里借指故乡或理想中的归宿。诗人虽未明确表达是否能找到理想的归宿,但通过“他乡风物且徜徉”的态度,展现了一种随遇而安、享受当下生活的哲学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合了历史、宗教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406)

游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聪慧,九岁能属文。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入为大理寺评事。历迁刑部郎中。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官终湖广参政。有《藏山集》

  • 字:太初
  • 籍贯: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
  • 生卒年:1526—1599

相关古诗词

晨登道场山

道场巀嶪拥层阑,游子冯高醉眼宽。

千里晴峦天外合,万家烟树沼中看。

矅灵倒送扶桑暖,云气遥蒸震泽寒。

石上寒传冲举迹,临风何处借飞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潘印川司寇毗山别业

毗山春色郁苍苍,万顷湖光接混茫。

雨露年深松桂老,池台风满薜萝香。

赤松早结留侯约,绿野新开晋国堂。

一望晴莎游屐遍,徘徊未肯上归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发严州公署

到日秾花照牖红,出门新绿满芳丛。

韶光不驻随流水,勋业无端落片风。

谁使青春长作客,自怜玄鬓已成翁。

故园桃李遥相笑,回首苍苍暮照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怀谢光禄

春明一散阻欢期,渺渺遥天结梦思。

安石只今淹旧望,玄晖何处赋新诗。

花时定有翻阶句,月夜谁陪赌墅棋。

可念转蓬江海上,隐囊吟卷总难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