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其一)和元规天和堂

固元精,收听视。物外身无此地。接子谬,季真非。

无为翻有为。但心虚,教腹实。密与寥天为一。

华阳洞,广寒宫。人人方寸中。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张继所作的《更漏子·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哲理,探讨了生命、存在与宇宙之间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

“固元精,收听视。”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固元”意指坚守本真之精气,而“收听视”则是对感官世界的警觉与控制。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传达出一种修炼身心、返璞归真的理念。

“物外身无此地。”这一句强调了肉体之外的精神或灵魂不受空间限制,它超越了现实世界的束缚。这反映出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形而上世界与现象界的思考。

“接子谬,季真非。”这里诗人引用了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观念,即通过不主动作为、顺其自然来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同时,“季真非”则表明对世间纷扰事务持有怀疑态度。

“无为翻有为。”这一句进一步阐述了上述思想,强调了通过不作为达到真正目的的道理。

“但心虚,教腹实。”诗人提倡内心要保持清静、空明,而对物质欲望则应持有满足现状的态度。这是中国古代修身养性的重要原则之一。

“密与寥天为一。”这一句表达了宇宙万物之间的和谐统一,以及个人与自然界融合为一体的愿景。

“华阳洞,广寒宫。”这里通过对洞府、宫殿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神秘氛围。华阳洞可能象征着通向精神世界的入口,而广寒宫则可能是诗人心目中理想之境。

“人人方寸中。”最后一句则点明了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广阔无垠的精神空间,这个空间超越了现实中的狭小与局限。

总体而言,张继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宇宙、生命以及修养身心的深刻理解。诗中充满了道家和禅宗思想的影子,倡导一种超脱物欲、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10)

张继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字:嘉闻
  • 号:翛然子
  • 籍贯:林灵素真
  • 生卒年:1092-1127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其四)用伍先生韵呈元规

况有夷途,正透元关,众所共传。

愿万魔披散,诸尘荡尽,琴心和雅,天性清圆。

未信凡流,可回高步,留恋形声情更延。

真消息,定如何唤醒,聊证言诠。虽由宿命因缘。

达士何曾无慨然。

算尽专为妙,闲多乐少,一成潇洒,永绝忧煎。

影照澄潭,声流虚谷,业火消亡睹瑞莲。

安平泰,看坚完如地,长久如天。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押[先]韵

沁园春(其一)降魔立治

劫运将新,天书降恩,圣师命魔。

正阴阳错忤,鬼神淆混,依凭城市,绵亘山河。

杀气闭空,阴容夺昼,万姓罹殃日已多。

青城上,见琉璃高座,忽起巍峨。群妖忿怒扬戈。

竞奔走、攻山若舞梭。

感神光一瞬,龙摧虎陷,威音一动,电掣霆呵。

立活化民,摄邪归正,生息熙熙享太和。

风云静,见天连碧汉,月浸澄波。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三)

急急修行,细算人生,能有几时。

任万般千种风流好,奈一朝身死,不免抛离。

蓦地思量,死生事大,使我心如刀剑挥。

难留住,那金乌箭疾,玉兔梭飞。早觉悟、莫教迟。

我清净、谁能婚少妻。

便假饶月里,姮娥见在,从他越国,有貌西施。

此个风流,更无心恋,且放宽怀免是非。

蓬莱路,仗三千行满,独跨鸾归。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二)

真一长存,太虚同体,妙门自开。

既混元初判,两仪布景,复还根本,全籍灵台。

浩气冲开,谷神滋化,渐觉神光空际来。

幽绝处,听龙吟虎啸,蓦地风雷。奇哉。妙道难猜。

鲜点化、愚迷成大材。

试与君说破,分明状似,蚌含渊月,秋兔怀胎。

壮志男儿,当年高士,莫把身心惹世埃。

功成后,任身居紫府,名列仙阶。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