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二)

真一长存,太虚同体,妙门自开。

既混元初判,两仪布景,复还根本,全籍灵台。

浩气冲开,谷神滋化,渐觉神光空际来。

幽绝处,听龙吟虎啸,蓦地风雷。奇哉。妙道难猜。

鲜点化、愚迷成大材。

试与君说破,分明状似,蚌含渊月,秋兔怀胎。

壮志男儿,当年高士,莫把身心惹世埃。

功成后,任身居紫府,名列仙阶。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永恒真实存在,与太虚融为一体,奇妙之门自然开启。
自从混沌初开,天地形成,回归根本,全赖灵台引导。
浩然正气冲天,山谷之神滋生万物,逐渐感到神光照亮天际。
在幽深之处,能听到龙吟虎啸,忽然间风雨雷电齐鸣。真是奇妙啊,奥妙之道难以揣测。
即使被初生转化,愚昧无知也能成为非凡人才。
试着向你揭示,这就像贝壳中藏着深渊的月亮,秋天的兔子怀抱着胎息。
英勇的男子,昔日的高人,切勿让身心卷入尘世纷扰。
功成名就后,任凭自己居住在仙境,位列仙班。

注释

太虚:指宇宙的虚空。
灵台:古人认为心为灵台,这里指精神或心灵。
谷神:道教中的自然神灵,象征山谷的生命力。
龙吟虎啸:形容雄壮的声音,如龙和虎的吼叫。
紫府: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仙境。
仙阶:道教中的等级,指神仙的行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继先创作的《沁园春(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整首诗意境高远,充满了道家的玄虚与超脱之意。

开篇“真一长存,太虚同体,妙门自开”便设定了一种哲学的思考,讲述了宇宙间真理的永恒存在,以及万物与宇宙本质上的一致性。接着,“既混元初判,两仪布景,复还根本,全籍灵台”,则描绘出一个从混沌到分化,再回归至根本的过程,体现了道家的自然哲学和循环观。

中间部分“浩气冲开,谷神滋化,渐觉神光空际来”写出了作者对内在修养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一种感悟,表现了一种精神层面的提升和扩展。紧接着,“幽绝处,听龙吟虎啸,蓦地风雷”,则描绘出一幅超凡脱俗的山林之境,通过“龙吟虎啸”和“蓦地风雷”的意象,传达了一种神秘而又强烈的自然力量。

后半部分“奇哉。妙道难猜。鲜点化、愚迷成大材”,则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赞叹与不解,以及通过修炼达到精神上的转变。“试与君说破,分明状似,蚌含渊月,秋兔怀胎”中,作者似乎在探讨生命的奥秘和自然界的奇妙。

最后,“壮志男儿,当年高士,莫把身心惹世埃。功成后,任身居紫府,名列仙阶”,则是一种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于修炼成功后的超脱和精神上的解脱,希望达到一种仙界般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宇宙本源、生命奥秘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追求超越世俗、达成道家哲学至高境界的精神内涵。

收录诗词(210)

张继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字:嘉闻
  • 号:翛然子
  • 籍贯:林灵素真
  • 生卒年:1092-1127

相关古诗词

苏幕遮(其一)用伍先生韵和元规

先天生,后天久。道有真诠,谛听当时受。

恰是迷天迷望斗。只恐微躯,薄幸随枯朽。

形式: 词牌: 苏幕遮 押[有]韵

苏幕遮(其二)

抱孤琴,弹小操。独坐幽轩,尽日无人到。

惟乐烟霞长啸傲。明月清风,今古长为道。

识乾坤,知牝牡。懒共尘劳,汨汨争奔走。

爱杀高眠消白昼。一任他家,玉兔金乌走。

形式: 词牌: 苏幕遮

临江仙(其二)和元规览杨羲传

自古清真灵妙降,安妃来就杨君。

因缘冥会异常伦。仙风聊设相,真道本无亲。

惟有元规能访问,深将此意相闻。

大家宜赏缀新文。免教尘世士,诮笑上天人。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一)邓恒甫画六鹤于浑沦庵,请予题,遂作

莫怪精神都素淡,全谙千载松头。

羽人幽意苦相投。殷勤争点写,展转动吟酬。

况有咸阳兄弟事,教人闻见忘忧。

我生曾是眷仙标。一从挥洒后,相继未能休。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