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木兰院僧诵苕二首(其一)

相逢同著软红尘,谁认前身与后身。

我信西来本无佛,茅庵还坐苦吟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僧侣在世俗尘埃中相遇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僧侣身份的思考和对其生活状态的感慨。

首句“相逢同著软红尘”,以“软红尘”这一形象化的表达,生动地描绘了都市繁华而又浮躁的生活景象,暗示了诗人与僧侣在这样的环境中相遇。接着,“谁认前身与后身”一句,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探讨了个体生命前生与后世的联系,引人深思。

“我信西来本无佛”表明了诗人对于佛教信仰的一种态度,他相信西方传来的佛法其实并无实体存在,体现了对宗教信仰的理性思考。而“茅庵还坐苦吟人”则描绘了僧侣在简陋的茅庵中静坐吟诗的生活情景,突出了僧侣的清贫与专注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僧侣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社会的某种反思。诗中既有对佛教思想的探讨,也有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448)

洪亮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字:君直
  • 号:北江
  •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46~1809

相关古诗词

赠木兰院僧诵苕二首(其二)

谋餐曾费写经钱,迟客犹留炊后烟。

一样扬州木兰院,山僧煮笋廿年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楼上

楼上疏灯彻夜明,营前击柝断人行。

宵严都尉亲巡栅,岁歉村农罕入城。

岘首一书愁未报,淮南十月更孤征。

霜寒不是无衣苦,凄瑟难为负米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段上舍达和《修竹吾庐图》

我家城东南,数日过城北。

马家池头竹树幽,破晓来看雨中色。

我思移竹先移居,近乞数笋栽东隅。

待其干老笋复茁,影覆一室真吾庐。

君于此意亦三复,笔底森森绘寒玉。

夜阑题竹复赠君,惊笋出我墙东屋。

形式: 古风

瘦影疏香图

帘前露色垂空白,屋底镜光擦惨黑。

三更窗外发古梅,瘦步行来月华直。

寒雅窥人争一枝,却视人影何参差。

雏颜小妹愁不知,处姊十五应相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