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

清淮控隋漕,北走长安道。

樯形栉栉斜,浪态迤迤好。

初旭红可染,明河澹如扫。

泽阔鸟来迟,村饥人语早。

露蔓虫丝多,风蒲燕雏老。

秋思高萧萧,客态长袅袅。

因怀京洛间,宦游何戚草。

什伍持津梁,澒涌争追讨。

翾便讵可寻,几秘安能考。

小人乏馨香,上下将何祷。

唯有君子心,显豁知幽抱。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澈的淮河掌控着隋代的漕运,向北直通长安的道路。
船只排列密集,船帆斜斜,海浪姿态优美。
初升的朝阳红得仿佛可以染色,银河明亮得像被清扫过一样。
湖面宽广,鸟儿飞翔得慢,乡村饥饿的人们的话语声早早响起。
露水覆盖的蔓草和虫丝密布,风中的蒲苇中,燕子雏鸟已长大。
秋天的思绪高远而萧瑟,旅人的状态长久而孤单。
因此怀念起京都洛阳,仕途奔波的我心情多么忧郁。
军队有序地守卫桥梁,洪水汹涌,人们奋力抢修。
轻盈的飞翔难以追寻,许多秘密又怎能查考。
卑微的人缺乏香火祭品,向上天祈求什么?
只有君子的心,明亮开阔,深藏不露的胸怀得以显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清晨时分赴京的路途之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织。

“清淮控隋漕,北走长安道。”开篇即设定了空间背景,淮河清澈,隋唐时期的运河(漕)畔,一路向北直指长安。这里既映射出历史的回声,也透露出诗人心中对往昔岁月的缅绘。

“樯形栉栉斜,浪态迤迤好。”接着,诗人细致地描写了船只的帆篷和水波的姿态。帆篷如同树枝般斜向一侧,而水波却悠长而舒缓,这种对比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界中静与动的和谐共存。

“初旭红可染,明河澹如扫。”这里,诗人捕捉到了晨曦初照时分的景象。初升的太阳将其光辉投射在清澈见底的大河之上,使得河水宛如被轻手拂去尘埃。

“泽阔鸟来迟,村饥人语早。”诗人随后转向了自然界中的生命与人类的活动。广阔的沼泽吸引着迟缓飞来的鸟儿,而在远处的村庄中,因饥荒而早起的人们已经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对话。

“露蔓虫丝多,风蒲燕雏老。”接下来是对自然细节的描写。露水滴落在草叶上形成晶莹剔透的小珠,而秋风吹拂着成群结队的蚊虫和老态龙虾。

“秋思高萧萧,客态长袅袅。”诗人此时陷入了深沉的情感之中。随着秋意渐浓,不禁让人生发出悠远而深邃的思绪。而作为行者,自己孤独旅途中的形象也被描摹得淋漓尽致。

“因怀京洛间,宦游何戚草。”诗中透露出一丝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京洛(指长安和洛阳)之间,是诗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而作为官员的旅途生活,又让他感到无从寄托自己的忧愁。

“什伍持津梁,澒涌争追讨。”接着,诗人转向了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这里提及的是古代的战事和政事,以及对于这些重大议题的探讨与争论。

“翾便讵可寻,几秘安能考。”在这之后,诗人的笔触变得更加深邃。他思考着如何能够追溯那些已经被时光湮没的事迹,以及怎样才能保持对往事的记忆和探究。

“小人乏馨香,上下将何祷。”此处诗人自谦为“小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高深学问无法企及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对于未来命运的迷茫与无奈。

最后,“唯有君子心,显豁知幽抱。”在这首诗的收尾之处,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自得。他相信,只有保持高洁的心灵,无论是明亮可见还是深邃难测的事物,都能包容并理解。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描写、历史回忆和个人情感的诗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与人生旅途的深刻领悟。

收录诗词(492)

杜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字:牧之
  • 号:樊川居士
  •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公元803-约852年

相关古诗词

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

君为珠履三千客,我是青衿七十徒。

礼数全优知隗始,讨论常见念回愚。

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

山城树叶红,下有碧溪水。

溪桥向吴路,酒旗誇酒美。

下马此送君,高歌为君醉。

念君苞材能,百工在城垒。

空山三十年,鹿裘挂窗睡。

自言陇西公,飘然我知己。

举酒属吴门,今朝为君起。

悬弓三百斤,囊书数万纸。

战贼即战贼,为吏即为吏。

尽我所有无,惟公之指使。

予曰陇西公,滔滔大君子。

常思抡群材,一为国家治。

譬如匠见木,碍眼皆不弃。

大者粗十围,小者细一指。

㨝橛与栋梁,施之皆有位。

忽然竖明堂,一挥立能致。

予亦何为者,亦受公恩纪。

处士有常言,残虏为犬豕。

常恨两手空,不得一马箠。

今依陇西公,如虎傅两翅。

公非刺史材,当坐岩廊地。

处士魁奇姿,必展平生志。

东吴饶风光,翠巘多名寺。

疏烟亹亹秋,独酌平生思。

因书问故人,能忘批纸尾。

公或忆姓名,为说都憔悴。

形式: 古风

郡斋独酌

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

时节序鳞次,古今同雁行。

甘英穷西海,四万到洛阳。

东南我所见,北可计幽荒。

中画一万国,角角棋布方。

地顽压不穴,天迥老不僵。

屈指百万世,过如霹雳忙。

人生落其内,何者为彭殇。

促束自系缚,儒衣宽且长。

旗亭雪中过,敢问当垆娘。

我爱李侍中,标标七尺强。

白羽八扎弓,䏶压绿檀枪。

风前略横阵,紫髯分两傍。

淮西万虎士,怒目不敢当。

功成赐宴麟德殿,猿超鹘掠广毬场。

三千宫女侧头看,相排踏碎双明珰。

旌竿幖幖旗㸌㸌,意气横鞭归故乡。

我爱朱处士,三吴当中央。

罢亚百顷稻,西风吹半黄。

尚可活乡里,岂唯满囷仓。

后岭翠扑扑,前溪碧泱泱。

雾晓起凫雁,日晚下牛羊。

叔舅欲饮我,社瓮尔来尝。

伯姊子欲归,彼亦有壶浆。

西阡下柳坞,东陌绕荷塘。

姻亲骨肉舍,烟火遥相望。

太守政如水,长官贪似狼。

征输一云毕,任尔自存亡。

我昔造其室,羽仪鸾鹤翔。

交横碧流上,竹映琴书床。

出语无近俗,尧舜禹武汤。

问今天子少,谁人为栋梁。

我曰天子圣,晋公提纪纲。

联兵数十万,附海正诛沧。

谓言大义小不义,取易卷席如探囊。

犀甲吴兵斗弓弩,蛇矛燕戟驰锋铓。

岂知三载几百战,钩车不得望其墙。

荅云此山外,有事同胡羌。

谁将国伐叛,话与钓鱼郎。

溪南重回首,一径出修篁。

尔来十三岁,斯人未曾忘。

往往自抚己,泪下神苍茫。

御史诏分洛,举趾何猖狂。

阙下谏官业,拜疏无文章。

寻僧解忧梦,乞酒缓愁肠。

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

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

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

孤吟志在此,自亦笑荒唐。

江郡雨初霁,刀好截秋光。

池边成独酌,拥鼻菊枝香。

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重送

手撚金仆姑,腰悬玉辘轳。

爬头峰北正好去,系取可汗钳作奴。

六宫虽念相如赋,其那防边重武夫。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