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邓漕移帅扬州二首(其二)

闻道维扬地望雄,风流人物似江东。

六龙前日临淮海,五马由来说醉翁。

璧月几桥留夜色,珠帘十里待春风。

遥知九日平山会,笑插茱萸满鬓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听说扬州之地声名显赫,那里的风流人物如同江东才子。
昔日皇帝曾驾临淮海之地,五马长街的故事流传着醉翁的美名。
皎洁的月亮映照在几座桥梁上,夜晚的美景等待着春风的到来。
遥想重阳佳节在平山聚会,大家笑语欢歌,头上插满了茱萸。

注释

维扬:指扬州。
风流人物:指有才华、有影响力的人物。
江东:古代中国长江下游地区,这里借指扬州的杰出人才。
六龙:古代帝王车驾,这里代指皇帝。
淮海:淮河与大海,泛指广阔地区。
醉翁:指欧阳修,他曾任扬州太守,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典故。
璧月:明亮如璧的月亮。
珠帘:用珠子装饰的帘子,形容富丽堂皇的景象。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平山会:指在平山举行的聚会。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传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作品,标题为《送邓漕移帅扬州二首(其二)》。诗人以扬州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邓漕赴任扬州的期许和对扬州繁华景象的赞美。

首句“闻道维扬地望雄”,维扬即扬州,诗人以“雄”字形容扬州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底蕴,显示出其雄浑的气势。接下来,“风流人物似江东”一句,将扬州与历史上人才辈出的江东地区相提并论,暗示扬州也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六龙前日临淮海,五马由来说醉翁”两句,通过典故描绘扬州的过往辉煌。六龙比喻帝王车驾,言及扬州昔日皇权显赫;“五马”则指东晋时王献之任扬州刺史,有“五马游街”的美谈,而“醉翁”暗指欧阳修,他曾任扬州太守,醉心于当地风土。

“璧月几桥留夜色,珠帘十里待春风”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扬州夜晚的宁静与白天的繁华,如璧月映照下的桥梁,以及十里长街期待着春天的到来,展现出扬州的美景和生机。

最后,“遥知九日平山会,笑插茱萸满鬓红”以重阳节的习俗作结,想象友人在扬州举办的盛会,人们欢聚一堂,插茱萸祈福,画面温馨而欢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赞美的笔触描绘了扬州的风流人物和壮丽景色,寄寓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扬州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送邓漕移帅扬州二首(其一)

碧幢红旆拥西风,几点淮山落眼中。

卧辙正看留使者,褰帷早已识元戎。

儿童骑竹迎并牧,父老封棠记召公。

人望汲卿居禁闼,淮扬只恐又匆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冯圆仲吏部出守邛州(其二)

锥末藏铦利,刀头惬寝兴。

为郎非白首,补郡有高能。

交分看前辈,离愁愧老僧。

亭亭望中塔,高处待重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送冯圆仲吏部出守邛州(其一)

战伐惊前日,安危决此时。

诸侯今有望,万里子何之。

市骏甘求骨,呼鹰苦待饥。

寸心悬日月,不为去来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刘子和教授赴赣州兼简府主洪景卢二首(其二)

藉甚书诗帅,中和正尔歌。

人留河内寇,帝念禁中颇。

馀事裒丁志,多闻重乙科。

固无官长骂,解使客毡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