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夏日将同李天生之雁门道过蒲城饮米侍御园亭即事有赋

蒲城六月火云高,行人飞鞚寻东皋。

大夫射雉有遗处,台榭阴阴风雨聚。

金粟堆南问二陵,尧山谷口迷千树。

主人骢马早归来,敕赐芙蕖对客开。

前席少年筹汉罢,上林高士望京回。

惊鸿流雪慰摧颓,醉挥漫水入金杯。

同心藕使冰盘满,并蒂花教玉管催。

织女多情银汉度,匏瓜无匹心相妒。

失志聊为声色荒,求仁不被神仙误。

歌长烛短夜无多,明朝秦晋阻黄河。

雁门深入胡天雪,回首西方忆绮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末清初时期,诗人屈大均在蒲城夏日与友人李天生一同前往雁门道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蒲城六月火云高”,以“火云”形象地描绘出六月蒲城炎热的天气,预示着接下来的场景将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接着“行人飞鞚寻东皋”,描绘了行人在烈日下策马疾驰,寻找东边的田野,展现出一种急切而充满期待的心情。

“大夫射雉有遗处,台榭阴阴风雨聚”,通过“大夫射雉”的典故,引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同时描绘了台榭在风雨中的静谧景象,营造了一种怀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金粟堆南问二陵,尧山谷口迷千树”,进一步将视线转向辽阔的自然景观,通过“二陵”、“千树”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对历史的追思。

“主人骢马早归来,敕赐芙蕖对客开”,转而描写主人的归家情景,以及宴会上芙蕖盛开的景象,体现了生活的温馨与美好。

“前席少年筹汉罢,上林高士望京回”,通过“前席少年”与“上林高士”的对比,表达了对不同人生阶段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惊鸿流雪慰摧颓,醉挥漫水入金杯”,以“惊鸿流雪”比喻短暂的美好,与“摧颓”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与追求。

“同心藕使冰盘满,并蒂花教玉管催”,通过“同心藕”与“并蒂花”的描绘,象征了深厚的情谊与美好的爱情,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织女多情银汉度,匏瓜无匹心相妒”,引用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感慨。

“失志聊为声色荒,求仁不被神仙误”,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理想的反思,以及对道德与追求的探讨。

“歌长烛短夜无多,明朝秦晋阻黄河”,以“歌长烛短”象征时间的短暂与生命的有限,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

“雁门深入胡天雪,回首西方忆绮罗”,最后以雁门关的景象结束,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担忧。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古丈人洞草堂歌

丈夫非仙人,毛女亦高士。

相携向白云,欲学采薇子。

天生两洞如鸳鸯,西临太华东首阳。

女萝飞花蔽洞口,双栖人在洞中央。

草堂之中何所望,有美一人持玉浆。

巨灵掌上石楼长,水帘捲起见明妆。

草堂之中何所服,石髓金精满岩谷。

古松千岁吐奇光,夜如荷花昼牛目。

形式: 古风

田三丈席上歌

今夕何夕醉频阳,王剪祠前堪断肠。

美人一双紫鸳鸯,愿随长风共翱翔。

秦筝慷慨西气溢,燕歌变转南魂失。

佳丽须归楚些人,神仙肯作湘累匹。

往日人传好色名,南求交趾东辽城。

交州美人珠鬘送,辽阳美人貂裘迎。

只今祋祤情难已,温其如玉惭君子。

羽钗既挂远游冠,牙床敢展合欢被。

形式: 古风

雁门送客

君在雁门北,我在雁门南。

雁门八月纷霜雪,何事征夫系玉骖。

桑乾水绕长城远,句注山含秋色晚。

塞女吹残觱篥声,举杯劝尔江南返。

江南春色在君家,早将妻子别龙沙。

楼台更向秦淮曲,日对夭桃几树花。

形式: 古风

送孙丈归黄山(其一)

君何不向黄山归,君家有松大十围。

松外一天云气湿,松间百道瀑泉飞。

我思三十六翠屏,复爱松兮长青青。

安得随君入杳冥,君为免丝我茯苓,相与松兮至千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