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壬子,偶得一新闻,不必言其姓氏,存厚道也。有三家村某某,共请一先生,恭而且敬,尚何言哉。开读后,适有一顽徒,白字信口流,讹音任意吐。先生正之,不听,遂惩之夏楚,稍示感也。孰意顽徒归家,不惟有肤受之愬,而且有浸润之谮。其悍父奋然曰:敢打吾儿,吾必报之,何不效黄鹤楼故事?遂开琼筵,设伏兵,治刚刀,磨霍霍,必欲杀之而后已。时伊兄苦劝之,触怒伊弟,哭阻之,受伤。后其妻警觉而叱咤之,遂不果,然已声闻籍籍,传为新奇矣。余骤闻之而未信,细究之而果然,遂不禁谓然叹曰:吾道故穷矣,何更有如此奇祸者,可虑也夫,可笑也夫。有感而作,以为同道者戒

演戏曾传黄鹤楼,周郎设计讨荆州。

子龙胆大心犹怯,昭烈眼酸泪暗流。

争奈武侯多胜算,谁知吴主更含羞。

而今又有新奇事,欲骗先生作楚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巧妙地将历史典故与现代生活情境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传统与现实、智慧与阴谋、正义与暴力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通过引用“黄鹤楼”、“周郎”、“荆州”、“子龙”、“昭烈”、“武侯”、“吴主”等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三家村”、“恭且敬”、“夏楚”等现代生活元素,诗人构建了一个古今交错的场景。

诗中描绘了在传统智慧与现代社会冲突背景下,一位先生因纠正顽徒的错误发音而引发的一系列误解与冲突。这一情节既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反思,也是对现代人际关系中沟通与理解重要性的强调。通过“黄鹤楼”的典故,诗人隐喻了智慧与策略的重要性;而“吴主”与“夏楚”的引用,则暗示了暴力与惩罚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幽默而讽刺的手法,探讨了传统与现代、智慧与暴力之间的张力,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理性和智慧的主题。它不仅是一次对历史智慧的致敬,也是一次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7)

梅卿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展拜恩师遗像敬题(其一)

忆昔粤东宦游期,天涯海角系神思。

而今宛尔音容在,犹是当年问字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展拜恩师遗像敬题(其二)

小子仰承青目多,幸叨一第意蹉跎。

凄然披卷瞻遗像,奈负我师期望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展拜恩师遗像敬题(其三)

惟信善人后必昌,行看庭桂绍书香。

但能效得他山助,深愿琢磨共显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失题

由来名胜推潇湘,徒倚龙飞驻朔方。

曩日两湖传庙祧,今朝燕冀叙开潢。

盟心肯负栽培德,珥笔字忘燕翼长。

谱牒荒烟垂裕后,聊存一线庆兰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