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以咸亨元年在西京寻听于时与并部处一法师莱州弘祎论师更有三二诸德同契鹫岭标心觉树然而一公属母亲之年老遂怀恋于并州祎师遇玄瞻于江宁乃叙情于安养玄逵既到广府复阻先期唯与晋州小僧善行同去神州故友索尔分飞印度新知冥焉未会此时踯躅难以为怀戏拟四愁聊题两绝(其一)

我行之数万,愁绪百重思。

那教六尺影,独步五天陲。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我行走已数万里,忧愁思绪重重叠叠。
怎能让这六尺之躯的影子,独自漫步在天地的边缘。

注释

我行:指诗人的行程。
数万:形容行程极为遥远。
愁绪:心中的忧愁情绪。
百重思:形容思绪纷繁复杂。
那教:怎能使得。
六尺影:指自己的身影,六尺代指成年男子,古时以六尺为成人身高的一种泛称。
独步:独自行走。
五天陲:五天,指世界五大洲,陲,边缘,这里泛指天地的广阔之处。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僧人义净的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愁绪和对故土的怀念之情。他通过“数万”里行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不舍与沉重思念;“六尺影”指的是自己的身影,这里用来形容独自一人在广阔天地间漫步,显得格外孤单和渺小。"五天陲"通常指代遥远的地方,这里的使用增强了诗人孤独感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六尺影”、“五天陲”,以及“神州故友索尔分飞印度新知冥焉未会此时踯躅难以为怀”的叙述,传递出一种深远而又无法企及的情愫。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亲朋好友、师长之地的思念,以及在异乡漂泊中的孤独与无奈。

从鉴赏角度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有力,意境辽阔而又充满情感。它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情怀,也反映了当时僧侣游历四方求法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8)

义净(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道希法师求法西域终于庵摩罗跋国后因巡礼希公住房伤其不幸聊题一绝

百苦忘劳独进影,四恩在念契流通。

如何未尽传灯志,溘然于此遇途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玄逵律师言离广府还望桂林去留怆然自述赠怀

标心之梵宇,运想入仙洲。

婴痼乖同好,沈情阻若抽。

叶落乍难聚,情离不可收。

何日乘杯至,详观演法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题取经诗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