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简文帝太子应令诗

太子天下本,元良万国贞。

周朝推上嗣,汉代纪重明。

前星涵瑞彩,荐雷扬远声。

三善传乐正,百行纪司成。

九流遍已辨,七经咸所精。

博闻强子政,高才陵长卿。

礼遵逾屈已,德盛益卑情。

仙气贻钟相,儒道推桓荣。

延贤博望苑,视膳长安城。

园绮随金辂,浮丘侍玉笙。

智囊前敛笏,端士后垂缨。

九仙良所重,四海更谁倾。

班输同策乘,甲馆齐蓬瀛。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此诗《奉和简文帝太子应令诗》由南北朝时期的刘孝威所作,其内容深沉而富有哲理,展现了对太子身份与责任的深刻理解。

诗中开篇即以“太子天下本,元良万国贞”点明太子作为国家未来的继承人,其地位与品德的重要性。接着,“周朝推上嗣,汉代纪重明”通过历史典故,强调了太子在国家传承中的重要性与历史责任。

“前星涵瑞彩,荐雷扬远声”运用天文与自然现象的比喻,象征太子的美德与影响力超越时空,影响深远。接下来,“三善传乐正,百行纪司成”则进一步阐述了太子在道德与行为上的典范作用。

“九流遍已辨,七经咸所精”表明太子对于各种知识与学问的广泛涉猎与深入研究,体现了其全面的才能与学识。紧接着,“博闻强子政,高才陵长卿”通过对比,赞扬太子的智慧与才能超过古代的名臣如贾谊(字子政)与司马相如(字长卿)。

“礼遵逾屈己,德盛益卑情”表达了太子在遵守礼仪与谦逊自持方面的卓越表现。接下来,“仙气贻钟相,儒道推桓荣”则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进一步强调太子在仙道与儒家思想上的造诣。

“延贤博望苑,视膳长安城”描绘了太子广纳贤才,关心百姓生活的形象。最后,“园绮随金辂,浮丘侍玉笙”通过具体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太子身边围绕着贤士与仙人的景象,寓意其周围环境的高雅与祥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太子身份、品德、才能、行为等方面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与自然的巧妙引用,展现了对太子这一角色的崇高敬意与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60)

刘孝威(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骈文家。名不详。出生官宦之家,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刘孝绰第六弟。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太清二年。孝威以诗胜,三兄孝仪以文胜,故孝绰有“三笔六诗”之誉,气调爽逸,风仪俊举。初为安北晋安王法曹,转主簿。隋书·经籍志》著录《集》十卷,今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有《刘孝仪孝威集》。今存诗约六十首

  • 字:孝威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548

相关古诗词

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诗

二龙巡夏代,八骏驭周朝。

豫游光帝则,乐饮盛民谣。

皇储遵洛禊,滥觞追灞桥。

掌祓开神篽,司马动銮镳。

周旗交采眊,晋鼓杂清箫。

旌宫临广隰,藻卫烁严椒。

兰樽沿曲岸,灵若溯回潮。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奉和六月壬年应令诗

玄圃栖金碧,灵涧挹琨瑶。

筑山图碣岫,穿池控海潮。

雷奔石鲸动,水阔牵牛遥。

乘鼋犹怯渡,鞭石讵成桥。

岸崩下生窟,壁峭上干霄。

噪蛙常独沸,游鱼或自跳。

荒径横临浦,空舟斜插桡。

愁鸱集古树,白鹭隐青苗。

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

石累元卿径,枝挂许由瓢。

伊臣本寂寞,由来畏市朝。

为贪止山水,所竞惟逍遥。

寄言周伯况,劳君擅縠绡。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登覆舟山望湖北诗

紫川通太液,丹岑连少华。

堂皇更隐映,松灌杂交加。

荇蒲浮新叶,渔舟绕落花。

浴童竞浅岸,漂女择平沙。

极望伤春目,回车归狭斜。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帆渡吉阳洲诗

江风凌晓急,钲鼓候晨催。

幸息榜人唱,聊望高帆开。

联村倏忽尽,循汀俄顷回。

疑是傍洲退,似觉前山来。

将与图南竞,谁云劳溯洄。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