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山庙述事

小山势亦锐,登历无十重。

草木覆其巅,阴映龙神宫。

老屋支独木,倾石走长松。

诸天既剥落,百身莓菭封。

当牖杂花草,垣墙趯阴虫。

山坳藏土穴,泄云如鸿濛。

旁有十数椽,兀坐一老翁。

见客即长揖,问我来何从。

答云自盐官,还向东园中。

问翁此何地,远近无人踪。

翁言难具陈,往者人民丰。

兹宫初构时,禋祀盛村农。

椎牛宰肥羊,珍错山海充。

旗斿耀五采,箫鼓鸣三冬。

红裙曳妇女,綵髻挽儿童。

千家富甘脆,百室殷朽红。

一朝桑海变,世事如转蓬。

自酉迄卯辰,盗贼恣斥冲。

其初掠黄金,倾橐亦不容。

次及鸡犬豕,釜甑时一空。

妇女载后船,丁男陷其胸。

草木杂锋镝,雉兔悲榛丛。

及乎剪渠魁,走险势则穷。

良民亦罹祸,馀殃告灾凶。

从此无孑遗,流离各西东。

所以神乏祀,血食难再崇。

我宁守兹宇,偷生实罢癃。

我闻三太息,此事由苍穹。

阳九与百六,沴气生战攻。

涂炭良已久,劫运当有终。

真人应运出,车书今大同。

努力尔自爱,体化方冲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的山庙及其周围环境,以及庙内老翁的叙述,反映了历史变迁和人间沧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庙宇的破败景象,以及老翁对过去繁荣景象的回忆,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感慨。

开篇“小山势亦锐,登历无十重”,描绘了山势陡峭,登山不易,为后续描述庙宇的荒凉埋下伏笔。接着“草木覆其巅,阴映龙神宫”一句,通过草木覆盖山巅,暗示庙宇曾有辉煌,如今却隐匿于自然之中,如同被遗忘的龙神宫殿。

“老屋支独木,倾石走长松”描绘了庙宇建筑的残破,独木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老屋,倾倒的石头与长松形成对比,凸显了时间的无情和自然的力量。接下来“诸天既剥落,百身莓菭封”进一步强调了庙宇的荒废,莓菭(一种苔藓)覆盖在庙宇上,象征着时间的侵蚀和生命的衰败。

“当牖杂花草,垣墙趯阴虫”写出了庙宇周围的生机,但这种生机与庙宇的荒凉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了自然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接着“山坳藏土穴,泄云如鸿濛”描绘了山间景色,山坳处隐藏着土穴,云雾弥漫,仿佛天地混沌未分,暗喻了历史的模糊与不可知。

“旁有十数椽,兀坐一老翁”引出庙宇内的老翁,他独自坐在庙宇中,与外界隔绝,象征着历史的见证者。老翁与客人的对话,揭示了庙宇过去的繁荣与现在的荒凉,以及社会的变迁。“自盐官,还向东园中”、“问翁此何地,远近无人踪”等诗句,通过老翁的回答,展现了庙宇所在之地的变迁,从人烟稠密到荒无人烟。

最后,“所以神乏祀,血食难再崇。我宁守兹宇,偷生实罢癃”表达了老翁对庙宇命运的无奈与坚守,即使神灵失去祭祀,他也宁愿守护这座庙宇,以求得一丝生存的希望。诗人通过老翁之口,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动荡中人民苦难的同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7)

沈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当窗织

侧侧复力力,东家少女西家织。

高堂阿母苦相催,三日当窗断五匹。

徒言织作衣未成,秋风一夜蜻蛉鸣。

形式: 古风

海上夕望

杖策凭高望,愁心正未央。

天寒来鹳鹤,日落见牛羊。

海县鲛人杂,川原猎骑长。

无为伤远道,乡泪独沾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夜起

旅馆鸡声报,空堂客思侵。

江村明远火,山雨滴高林。

旧事饥寒在,新愁战伐深。

乾坤正摇落,把酒一沈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季秋月夜书怀十八韵

沧海生明月,凭高欲问天。

诗书尘满积,事业镜虚圆。

失策哀群盗,藏身愧昔贤。

世情真卤莽,吾道竟沈绵。

素蚁难消恨,金丹不驻年。

放歌成漫兴,儒术索真诠。

屈辱宁论命,蹉跎待息肩。

自伤飘雨翮,不复逞霜拳。

枕席江湖外,交亲记忆前。

壮怀悲老矣,佳节叹徒然。

抱病登孤阁,何心泛小船。

秋风殊渺渺,宿雨自娟娟。

清切团甘露,伶俜坠粉莲。

巨鱼吹浪静,细草杂花妍。

径曲回红烛,林疏起白烟。

几家砧杵急,永夜客愁悬。

地迥星河阔,城深鼓角偏。

只今多战伐,何计稳宵眠。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