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下阻黄垆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

濛濛零雨又寒食,浩浩长流总逝川。

万里游惟图一饱,三年泪忍到重泉。

此身俯仰都惭愧,鞅掌犹言我独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感怀》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通过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联“下阻黄垆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以“黄垆”象征地界,与“九天”代表的天空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身处尘世与向往高远境界之间的矛盾与挣扎。白云的意象则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渴望,然而“望断”与“眼空悬”则暗示了这种追求的渺茫与难以实现。

颔联“濛濛零雨又寒食,浩浩长流总逝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濛濛细雨与寒食节的氛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哀伤的意境,而“浩浩长流”与“逝川”则借用了《论语·子罕》中的典故,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易逝。

颈联“万里游惟图一饱,三年泪忍到重泉”,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生活艰辛与情感痛苦的深切体验。万里之行只为求得一餐饱食,三年的辛酸泪水直至埋入地下,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不易与内心的煎熬。

尾联“此身俯仰都惭愧,鞅掌犹言我独贤”,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反思与自责。在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时,内心充满了愧疚,即使在忙碌中自认为“贤能”,但实际却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与困境。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我命运的深刻反省。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

送人夜夜照船尾,今夕倍放清光妍。

一舟而外无寸地,上者青天下黑水。

登程见月四回明,归舟已历三千里。

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

泰西纪历二千年,祇作寻常数圆缺。

舟师捧盘登舵楼,船与天汉同西流。

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

此外同舟下床客,梦中暂免供人役。

沈沈千蚁趋黑甜,交臂横肱睡狼藉。

鱼龙悄悄夜三更,波平如镜风无声。

一轮悬空一轮转,徘徊独作巡檐行。

我随船去月随身,月不离我情倍亲。

汪洋东海不知几万里,今夕之夕惟我与尔对影成三人。

举头西指云深处,下有人家亿万户。

几家儿女怨别离,几处楼台作歌舞?

悲欢离合虽不同,四亿万众同秋中。

岂知赤县神州地,美洲以西日本东,独有一客欹孤篷。

此客出门今十载,月光渐照鬓毛改。

观日曾到三神山,乘风意渡大瀛海。

举头祇见故乡月,月不同时地各别。

即今吾家隔海遥相望,彼乍东升此西没。

嗟我身世犹转蓬,纵游所至如凿空。

禹迹不到夏时变,我游所历殊未穷。

九州脚底大球背,天胡置我于此中?

异时汗漫安所抵,搔头我欲问苍穹。

倚栏不寐心憧憧,月影渐变朝霞红,朦胧晓日生于东。

形式: 古风

归过日本志感

旧游重到一凄然,电制光阴又四年。

老辈渐闻歌《薤露》,沧波真易变桑田。

出关符传行人玺,横海旌旗下濑船。

今日荷戈边塞去,可堪雪窖复冰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舟中骤雨

极天唯海水,水际忽云横。

云气随风走,风声挟雨行。

鹏垂天欲堕,龙吼海齐鸣。

忽出风围外,沧波万里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到香港

水是尧时日夏时,衣冠又是汉官仪。

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