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

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

遂成一无事,因得长掩关。

掩关来几时,髣髴二三年。

著书已盈帙,生子欲能言。

始悟身向老,复悲世多艰。

回顾趋时者,役役尘壤间。

岁暮竟何得,不如且安闲。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心中早已忘却世俗久远,世俗也不再干预我。
于是成为了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因此得以长久地闭门隐居。
闭门隐居开始于何时,隐约记得已有两三年。
写书已经填满了卷帙,儿子也长大到能说话了。
才意识到自己正走向衰老,又为世界的艰难而悲伤。
回看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他们忙碌在尘世的琐碎中。
年终时又能得到什么呢,不如暂且享受这份宁静与安闲。

注释

我心:我的心愿或内心世界。
忘世:忘记世俗。
久:很久。
世亦不我干:世俗也不干涉我。
遂:于是。
成:成为。
一无事:无所事事的人。
长掩关:长时间闭门不出。
髣髴:隐约,大概。
二三年:两年或三年的时间。
著书:写书。
已盈帙:已经装满了一卷书。
生子:生下孩子。
欲能言:能开始说话。
始悟:开始明白。
身向老:身体趋向衰老。
复悲:又为...感到悲伤。
世多艰:世间多艰难。
回顾:回头看看。
趋时者:追求时尚或名利的人。
役役:忙碌。
尘壤间:尘世之间。
岁暮:年终。
竟何得:最终能得到什么。
不如:不如。
且:暂且。
安闲:安宁清闲。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与淡然,以及对于生活简单、平和状态的向往。"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两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是非的隔绝,是一种理想的精神状态。

"遂成一无事,因得长掩关"则是这种心境下的生活选择,"一无事"意味着远离世间纷争,而"长掩关"则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实践。时间的流逝在"掩关来几时,髣髴二三年"中得到了体现,这段时间里诗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清静的生活。

"著书已盈帙,生子欲能言"显示出诗人在隐逸生活中的两大乐趣,一是文学创作,另一是家庭生活。这些都是诗人心灵上的寄托和满足。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了时光易逝,生命不息,在"始悟身向老,复悲世多艰"中流露出一丝忧虑与感慨。接着的"回顾趋时者,役役尘壤间"则是对那些仍旧沉迷在世俗纷争中人的无奈叹息。

最后,诗人得出一个结论:"岁暮竟何得,不如且安闲"。这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劝勉,要在岁月的流逝中寻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体现。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问友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沈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形式: 古风

问支琴石

疑因星陨空中落,叹被泥埋涧底沈。

天上定应胜地上,支机未必及支琴。

提携拂拭知恩否,虽不能言合有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问杨琼

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

欲说向君君不会,试将此语问杨琼。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问秋光

殷卿领北镇,崔尹开南幕。

外事信为荣,中怀未必乐。

何如不才者,兀兀无所作。

不引窗下琴,即举池上酌。

淡交唯对水,老伴无如鹤。

自适颇从容,旁观诚濩落。

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回首语秋光,东来应不错。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