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仙台

停桡傍水隈,一上望仙台。

磴道缘溪尽,庵房凿岭开。

即看花散处,疑有鸟衔来。

灵境居然别,鸾笙几度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望仙台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仙界的遐想。首句“停桡傍水隈”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乘舟至水边,停下船桨,准备踏上陆地的场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期待的氛围。接着,“一上望仙台”则直接点明了目的地,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一场心灵的旅程。

“磴道缘溪尽,庵房凿岭开”两句,通过描述登山小径与山岭上的庵房,展现了望仙台所在之地的险峻与独特。磴道蜿蜒,紧贴溪流,而庵房则是人工开凿于山岭之上,这样的景象既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

“即看花散处,疑有鸟衔来”这两句诗,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花香鸟鸣之中。花的散落与鸟的飞翔,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更激发了读者对于自然生命力的感悟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最后,“灵境居然别,鸾笙几度回”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神秘仙境的深刻印象。灵境,指的是超凡脱俗、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鸾笙,古代传说中的仙乐,这里象征着超凡脱俗的音乐或精神体验。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内心的震撼与感动,也暗示了在这片仙境中,或许能寻找到心灵的归宿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不仅展现了望仙台的壮丽景色,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中卧病

世味阅来淡,乡心殊未恬。

扁舟同病载,新水共愁淹。

敲雪添棉袄,遮风下布帘。

归期不敢问,暗把梦来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苦雨

终朝恒苦雨,山径阻招寻。

作客殊无味,逢人难语心。

晓风初出谷,寒叶尚馀阴。

可似羁栖鸟,春来思旧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别舍弟

客程一分手,征雁随南还。

折柳临前浦,听莺怀故山。

清时谁不羡,因病我投閒。

旧业东皋下,残阳深闭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归棹(其一)

偶然兴尽返,如愿何曾违。

京路人如织,家山吾独归。

病多身念重,阅久世情微。

稍觉南中煖,春来渐减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