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四十首(其十九)都关中

脱挽辂,衣羊裘,见天子,借前筹。

洛邑之营自周公,建都原未离关中。

山东诸人无大计,可怜欲袭重瞳智。

扼其肮,拊其背,刘敬真能知地利。

口舌得官何足病,高帝谩骂乃天性。

君不见,汉家开基四百年,齐虏之功莫与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张晋的《读<史记>四十首(其十九)都关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历史场景。诗人通过“脱挽辂,衣羊裘”形象地刻画出人物转变身份,从普通士人变为谋略家的形象。“见天子,借前筹”暗示了人物在朝廷中的智谋运用。接着,他指出洛邑的营建源于周公,强调了长安作为古都的历史渊源和战略位置。

诗人批评“山东诸人”缺乏远见,试图模仿重瞳者(指项羽)的智谋,但真正的智者如刘敬懂得利用地理优势。“口舌得官何足病”表达了对那些凭借言辞而非实际才能升迁者的轻蔑,而高帝刘邦的谩骂性格也被视为天性使然。

最后,诗人感慨汉朝基业长达四百年,强调了齐虏(可能指匈奴或其它外族)的功绩无法与刘邦建立的稳固基业相抗衡。整首诗以历史评述的方式,寓言般地揭示了决策者选择地理位置和策略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336)

张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史记》四十首(其二十)腐儒对

臣何跪言,天下已定,项籍诛九江,王布今剖符。

陛下乃欲折臣之功,谓臣为腐儒。

忆昔彭城战不利,陛下出梁至于虞。

私计天下事,环顾左右无足图。

臣时为谒者,欲效区区请使淮南。

陛下幸听臣言,不以臣为愚。

臣诚腐儒乃与二十人俱,布从臣策,与臣问道归汉,遂许陛下以驰驱尔。

时若不用腐儒,纵有骑五千卒五万,陛下能取淮南无?

臣何独掉三寸舌,骑兵步卒皆不如。

今天下已定,陛下于臣无所须。呜呼!

陛下于臣虽无须,前事俱在不可诬。

奈何折臣之功,谓臣为腐儒。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二十一)斩丁公

官季布,斩丁公,帝王识见原不同。

死我者生生我死,人臣大义可知矣。

彭城城西短兵接,两贤相厄事已急。

刘项兴亡虽定数,此机坐失嗟何及。

斩丁公,丁公固当斩,转思项伯心尤险。

鸿门一自释沛公,落日乌江气愁惨。吁嗟乎!

项伯犹封射阳侯,丁公之罪宜未减。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二十二)柏人县

高祖平生好谩骂,张王执礼身愈下。

贯高赵午尔何人,负气乃欲臣弑君。

柏人县中贼暗伏,上过心动不肯宿。

怨家告变王逮捕,自刭终何补。

贯高榜笞无完肤,王事幸白王已污。

自谓吾王孱王也,不知孱王真长者。

淮阴彭越尽强王,或杀或醢皆灭亡。

高祖之德不可负,孱王几被公等误。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二十三)骑昌项

怪事咄咄笑千古,骑项问我何如主。

而公慢侮自昔然,溲溺往往污儒冠。

骑周昌项何足言,膝上日拥如花貌。

欲易太子谁敢道,臣昌期期不奉诏。

吕后侧耳听东厢,感激何以醢周昌。

君不见,赵尧画策周昌往,忠臣已作戚氏党。

使者三反王不行,臣口虽屹项则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