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茵的作品,名为《题水竹弟寿山觉庵》。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死亡以及永恒主题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照邻营墓牧之铭,一理融明古亦今”两句,既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察,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在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这里,“一理”意味着一种永恒不变的道理,而“融明古亦今”则强调了这种道理跨越时空,贯穿古今。
接下来的“政为后先同此觉,不将生死动其心”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死亡的超然态度。诗人认为,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百姓,对待生活和面对死亡都应该持有一种相同的觉悟,这种觉悟使得他们的心灵不为世间的生死变迁所动摇。
“天教棠棣分春色,地接松楸合昼阴”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赞美。这里,“天教棠棣分春色”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情景,而“地接松楸合昼阴”则展示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自然之美。
最后,“自谓老身强健在,时时来和寿藏吟”两句,是诗人对于自己年龄虽长但身体依然强健的肯定,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生命和诗歌的热爱。这里,“时时来和”意味着诗人经常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寿藏吟”则是对自己的生命之歌进行回味和反思。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于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