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帘卷窗穿户不扃,隙尘风叶任纵横。

幽人睡足谁呼觉,攲枕床前有月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窗帘卷起窗户半开,门户并未上锁,任凭风尘和落叶随意飘进。
深居简出的人睡醒后,无人唤醒,只有倾斜的枕头和床前明亮的月光。

注释

帘:窗帘。
卷:卷起。
户:门户。
扃:上锁。
隙尘:缝隙中的尘土。
风叶:风中的落叶。
幽人:深居简出的人。
睡足:熟睡醒来。
谁:无人。
攲枕:倾斜枕头。
床前:床边。
月明:明亮的月光。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其风格典型地体现了宋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趣味。诗中开篇“帘卷窗穿户不扃,隙尘风叶任纵横”两句,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帘子随意卷起,窗棂之间也不紧闭,微小的尘埃和风中的树叶都能自由地穿行,这既展现了室内外的自然交融,也反映出诗人对待世俗纷扰采取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接着“幽人睡足谁呼觉”一句,进一步烘托出了诗人主观上的宁静与淡泊。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居之人,即诗中的自我形象,而“谁呼觉”则意味着没有任何外界的声音能够打扰到诗人的安睡,这种境界颇有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超脱与宁静。

最后,“攲枕床前有月明”一句,则是对这一夜晚景象的点睛之笔。“攲枕”即枕着手臂入睡,而在床前有着清晰可见的月光,这不仅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夜晚场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澄明与平和。

总体而言,苏轼通过这短短四句,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享受宁静生活的心境。这种对自然之美的领略,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是宋代文学特有的审美情趣之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其一)

人日滞留江上村,定知芳草怨王孙。

题诗寄远方挥翰,扶杖登高独出门。

柳色忍看成感叹,花前归思自飞翻。

浮阳披冻虽才弄,已觉春工漏一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其二)

似闻高隐在前村,坐膝扶床戏子孙。

自赏春光携桂酒,喜逢晴色款柴门。

屏间带日金人活,头上迎风綵胜翻。

蓬鬓扶疏吾老矣,岂能旧貌改新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有感

老鬓若霜蓬,如何独守穷。

还家犹作客,废学愿为农。

日月龙蛇雨,山川虎豹风。

床头新酿熟,思与故人同。

形式: 五言律诗

送侄胡文章修江馆

我祖文章伯,馀光耿未休。

圣朝崇学校,犹子重箕裘。

蠹简三生债,皋比几度秋。

登高还小鲁,观礼复从周。

琴为知音鼓,珠宁暗室投。

小奚藤作笈,长铗蒯为缑。

细柳牵征袂,飞花饯去舟。

嗟予倚市拙,壮子异乡游。

白酒春风席,红灯夜雨楼。

生徒交授受,宾主迭赓酬。

章甫仪刑重,汤盘德业修。

多能宜下问,博学更旁求。

勿谓青毡冷,母贻素食羞。

句休吟苜蓿,交重择薰莸。

忽忽山川异,行行岁月遒。

竹林难共醉,江树搅离愁。

幕阜山前屋,修江月上钩。

白云飞暂远,莫惜重回头。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