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损世则元辅游西湖于卞氏借双鹤以观

塘蒲荫绿水,菡萏艳修渚。

想像华亭野,但欠鸣鹤侣。

同来三四人,趣向颇相与。

思见此清禽,无能觌翔羽。

城隅有大第,世本官吴楚。

尝同太湖石,不惜持金取。

欲作园林胜,园林宁暇睹。

今当问其家,借赏无吾拒。

果亦致之来,奋毛如喜舞。

虽生沧海心,翅重不得举。

还尔稻粱贪,崇丘在何所。

形式: 古风

翻译

池塘边蒲草丛生,映照着碧绿的水色,荷花盛开在长满青苔的小洲上。
我想象着华亭野外的景象,只缺那群鸣叫的鹤伴游。
一起来的三四个人,志趣相投,共同欣赏这美景。
我们渴望见到这些清雅的鸟儿,却无法亲眼目睹它们展翅飞翔。
城角有一座大宅院,它的主人原本是吴楚之地的官员。
他们曾一同拥有太湖石,不惜花费金钱去获取。
他们想打造一座优美的园林,却没有时间亲自观赏。
今天我应当去拜访他们,借机欣赏,他们不会拒绝。
果然,他们热情地邀请我,鸟儿兴奋得像在欢快起舞。
虽然我内心向往大海,但翅膀沉重无法飞翔。
你们还是被稻谷和高粱所吸引,那崇高的丘陵又在哪里呢?

注释

塘蒲:池塘边的蒲草。
绿水:清澈的绿色水面。
菡萏:荷花的别称。
修渚:长满青苔的小洲。
华亭:古代地名,这里指代野外自然景色。
鸣鹤侣:鸣叫的鹤群。
趣向:志趣倾向。
觌:相见,目睹。
大第:大宅院。
官吴楚:来自吴楚地区的官员。
太湖石:著名的观赏石。
园林胜:优美的园林景观。
稻粱:稻谷和高粱,比喻生活所需。
崇丘:崇高的丘陵,象征理想或远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梅尧臣与友人在西湖游玩时的情景。诗中首先写到池塘边的蒲草绿意盎然,荷花盛开在水边的长洲上,营造出一幅清幽的画面。诗人想象着身处华亭野外的自然景象,遗憾的是缺少了鹤鸣为伴。

接着,诗人提到一同前来的三四位朋友,他们的志趣相投。他们渴望见到那清雅的鹤,却未能亲眼目睹。诗中提及的大户人家拥有豪华府邸,曾不惜重金获取太湖石来装饰园林,显示出其豪奢的生活。然而,诗人感叹自己无暇欣赏这些园林美景。

最后,诗人决定去拜访这家主人,希望能借得双鹤一观。主人果然慷慨地将鹤借给诗人,鹤儿们兴奋地振翅,仿佛因被赏识而欢喜。然而,尽管它们心中怀有大海般的志向,但由于翅膀沉重,无法自由飞翔。诗人借此寓言,批评了那些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的人,暗示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西湖景色和双鹤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品质的向往。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同道损持国访孔旼处士

高庐当大道,节士不肯过。

穷巷独秉德,车马一何多。

势力走谀谄,礼义服委佗。

是以被褐人,长甘北山阿。

曰今岂有愧,渔上有行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同蔡君谟江邻几观宋中道书画

君谟善书能别书,宣献家藏天下无。

宣献既殁二子立,漆匣甲乙收盈厨。

钟王真迹尚可睹,欧褚遗墨非因模。

开元大历名流夥,一一手泽存有馀。

行草楷正大小异,点画劲宛精神殊。

坐中邻几素近视,最辨纤悉时惊吁。

逡巡蔡侯得所得,索研铺纸才须臾。

一扫一幅太快健,檀溪跃过瘦的颅。

观书已毕复观画,数轴江吴种稻图。

稻苗秧秧水拍拍,群鹭矫翼人荷锄。

陂塍高下石笼密,竹树参倚荆篱疏。

大车立轮转流急,小犊欺顾稚子驱。

令人频有故乡念,春事况及蚕桑初。

虎头将军画列女,二十馀子拖裙裾。

许穆夫人尤窈窕,因诵载驰诚起予。

余无书性无田区,美人虽见身老癯。

举头事事不称意,不如倒尽君酒壶。

形式: 古风

后园桃李花

后园桃李花,灼灼复皎皎。

南枝开已繁,北枝萦尚少。

蘤萼相辉映,根本自钩绕。

无为惊风吹,纷纷逐飞鸟。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吕大监饷鲚鱼十尾

日暖杨花四散开,江边鲚鱼无数来。

伊鲂洛鲤不堪忆,丙穴漾陂何可咍。

贺监休思镜湖去,应知李白跨鲸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