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立秋

素娥孤回海天青。花事渐消停。

午阴带暑消残夜,南楼外、梧叶初零。

说甚浮瓜沉李,清宵灯火荧荧。薄凉曾到短长亭。

烟柳伴伶仃。湘云尽日无心卷,都分付、归燕流萤。

白纻声声吹也,故人知否同听。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鉴赏

这首《风入松·立秋》由清代词人石洢所作,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与情感。

开篇“素娥孤回海天青”,以月神嫦娥的形象,勾勒出秋夜的宁静与辽阔,海天一色,一片清冷之感。接着“花事渐消停”,点明季节更替,花开花落,自然界的循环往复,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午阴带暑消残夜,南楼外、梧叶初零”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夏日余热在午后的消散,以及秋风吹过,梧桐叶开始飘零的景象,既展现了季节变换的微妙,也蕴含着淡淡的哀愁。

“说甚浮瓜沉李,清宵灯火荧荧”则将夏日的清凉消遣与夜晚的灯火相对比,通过“浮瓜沉李”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同时“清宵灯火荧荧”又暗示了孤独与寂寞。

“薄凉曾到短长亭。烟柳伴伶仃”中,“短长亭”是古代道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子,此处借指旅途中的短暂停留,与“烟柳伴伶仃”形成对比,烟柳虽美,却无人欣赏,凸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湘云尽日无心卷,都分付、归燕流萤”描绘了一整天的云彩无心翻卷,仿佛是天空在为归燕和流萤让路,赋予了自然现象以情感色彩,进一步渲染了词人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

最后“白纻声声吹也,故人知否同听”以音乐作为结尾,白纻是一种古代的丝织品,这里借指音乐,词人似乎在倾听远方的音乐,期盼着与老友共享这份美好,但又担心对方是否能理解自己的心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立秋时节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词人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36)

石洢(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锁窗寒.闻笛

入夜风凉,亭孤屋小,月明庭里。

虞姬一阕,黯黯笛声盈耳。

猛思量、虞兮奈何,霸王事业犹如此。

况等閒绣绂,儿曹黄卷,那堪芬齿。残罍。烟和水。

但稳卧沧江,暮云都紫。倏然梦觉,长啸一声而已。

正溪边、瑶草芊芊,伴清閒鹿群鹭侣。

问先生、活计如何,酒熟烹双鲤。

形式: 词牌: 琐窗寒

百字令.浩感

男儿慷慨,任牢骚、不作悲秋形状。

痛饮中山千日酒,按下虹霓万丈。

箭冷穿雕,人閒射虎,霹雳弦声响。

封侯已矣,东园瓜圃无恙。

为问百石强弓,何如一子,投笔惊悲壮。

三十年来如梦里,老却修眉雄颡。

故李将军,灞陵都尉,呵止荒亭上。

长风天末,会须剪破惊浪。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贺新郎.寒夜同冯洁士先生、张孺子、董明试集斋中,用芝麓先生别其年元韵

古径梅花发。喜芳斋、高朋满座,剧谈陵阙。

夜回风微寒色静,天意阴森欲雪。

又隐隐、半弯新月。

炙兔烧獐人未醉,问樽前、那有三千发。

听玉漏,起城末。英雄梗概真心折。

看依然、琴书宝剑,囊无他物。

指点当年鏖战处,万队貔貅骁杰。

谁想道、鼓沉旗灭。

碧浪银涛南渡后,染征袍、尚带沙场血。

须痛饮,恨何益。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戴介眉四十有一,自制此词,步韵以和

衣白山人也。看飞腾、年过四十,岂徒然者。

富贵神仙皆有分,共道天公真哑。

权啸咏、东篱花下。

五色鸾笺新织锦,尽挥毫、泼墨淋漓洒。

感不绝,临风写。英人铩羽栖山野。

似当时、侪云朋月,征西司马。

浩叹田鼢满目是,使得将军痛骂。

任睥睨、青樽白社。

看取渔竿收拾起,把芙蓉、宝锷从今打。

心正壮,手方假。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