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过真州谒文丞相祠》,由明代诗人袁珽所作。诗中以丞相祠堂的枫叶稀疏开篇,营造出一种怀古的氛围,引人步入历史的长廊。诗人登高远眺,心中涌起对往昔的深深怀念与感慨。
“痛心舟楫淹南海”,诗人感叹历史上的舟楫之行,尤其是指文天祥南征北战的艰辛历程,表达了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深切同情。“触目山河尽故墟”一句,则是对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感慨,强调了历史变迁的无情。
“白璧可怜遗道路”,诗人以“白璧”比喻文天祥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感叹其遗世独立,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理解。“黄冠岂是侣樵渔”,则表达了对文天祥不为世俗所容的无奈与悲哀,暗示其精神追求超越了凡俗。
最后,“胡尘竟逐狂风散,仰睹仪容恨已舒”,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历史的轮回与英雄的最终归宿。这里的“胡尘”代表外敌入侵,而“狂风散”则预示着历史的动荡终将平息。诗人仰望文丞相的仪容,心中的遗憾得以释怀,体现了对英雄的敬仰与缅怀。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忠贞不渝精神的崇敬,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