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山中杂咏

灵境经年入梦魂,不知何岳更称尊。

山为函夏诸丘长,帝是轩辕有道孙。

楚泽秦川罗下界,日兄月姊贮天门。

晴空万里尘氛净,一缕卿云玉座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太和山(即武当山)的深深向往与崇敬之情。首句“灵境经年入梦魂”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对太和山神秘而神圣境地的梦境般向往,暗示着山中的灵秀之气深深吸引着他。次句“不知何岳更称尊”则进一步强调了太和山在他心中的崇高地位,无人能及。

“山为函夏诸丘长”将太和山比作华夏大地的众丘之首,展现了其在地理上的重要性和文化象征意义。“帝是轩辕有道孙”借用了黄帝的神话传说,将太和山与中华文明的始祖联系起来,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楚泽秦川罗下界,日兄月姊贮天门”一句,通过广阔的地域和神话意象,描绘了太和山的壮丽景象,仿佛日月星辰都为之驻足,凸显出山的崇高与威严。

最后两句“晴空万里尘氛净,一缕卿云玉座存”以清朗的天空和洁白的云彩,象征着太和山的洁净与神圣,以及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玉座则暗指道教中的仙人居所,寓意着太和山是修行者的理想之地。

整体来看,袁中道的《太和山中杂咏》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太和山的神韵与历史底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收录诗词(107)

袁中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袁宏道弟。初随兄宦游京师,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斋集》

  • 字:小修
  • 籍贯:明荆州府公安
  • 生卒年:1570—1623

相关古诗词

病中漫兴八首(其一)

家计虽贫未夺糈,近来多病遂闲居。

抚琴一室山皆响,吮墨频年草似书。

自散钵斋供慧鸟,新敷盆藻护文鱼。

小劳亦是调身法,雨后园蔬手自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病中漫兴八首(其二)

山园十亩半新篁,嫁枣疏葵也似忙。

岂以心灰分去住,总缘身病决行藏。

空阶月洒花枝雪,静夜寒添鹤背霜。

歌扇舞裙都委却,那伽妙定一炉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病中漫兴八首(其三)

青苔冷冷照柴扉,也有闲人伴息机。

枣柏先生移锡至,烟波老叟掷纶归。

玄言不怕知音少,碧落从来赝本稀。

燕雀相逢堪自得,懒随黄鹄薄天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病中漫兴八首(其四)

艳陨芳销春又秋,雁王鹿女共夷犹。

偶穿竹叶烟中径,自坐梅花水上楼。

冷石烟汀鸥鸟梦,金题玉躞蠹鱼游。

亦从药裹关心后,闲却湖边小钓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