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太和山(即武当山)的深深向往与崇敬之情。首句“灵境经年入梦魂”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对太和山神秘而神圣境地的梦境般向往,暗示着山中的灵秀之气深深吸引着他。次句“不知何岳更称尊”则进一步强调了太和山在他心中的崇高地位,无人能及。
“山为函夏诸丘长”将太和山比作华夏大地的众丘之首,展现了其在地理上的重要性和文化象征意义。“帝是轩辕有道孙”借用了黄帝的神话传说,将太和山与中华文明的始祖联系起来,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楚泽秦川罗下界,日兄月姊贮天门”一句,通过广阔的地域和神话意象,描绘了太和山的壮丽景象,仿佛日月星辰都为之驻足,凸显出山的崇高与威严。
最后两句“晴空万里尘氛净,一缕卿云玉座存”以清朗的天空和洁白的云彩,象征着太和山的洁净与神圣,以及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玉座则暗指道教中的仙人居所,寓意着太和山是修行者的理想之地。
整体来看,袁中道的《太和山中杂咏》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太和山的神韵与历史底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敬畏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