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远寻应不惮,况尔祗同城。
一榻留人处,孤灯照雨明。
藁添新觅句,琴变旧弹声。
此夕谐欢笑,元非徇俗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道权上人在城南的僧舍过夜的情景。首联“远寻应不惮,况尔祗同城”表达了诗人不畏路途遥远,因为目的地就在同城里,心中满是期待。颔联“一榻留人处,孤灯照雨明”描绘了僧舍内简朴而宁静的场景,一榻独卧,孤灯映照着窗外的雨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颈联“藁添新觅句,琴变旧弹声”则展现了诗人与道权上人的交流,通过写作和弹琴,共同寻找灵感,表达情感,增进了彼此的理解与共鸣。尾联“此夕谐欢笑,元非徇俗情”点明了这次相聚并非为了迎合世俗的礼节,而是出于真挚的情感交流与心灵契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精神追求的珍视。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道权上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在静谧环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过程。
不详
幼名天禧。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通阴阳术数。洪武中从燕王至北平,住持庆寿寺,而常居府中,时时屏人语。建文时劝王举兵。为王策划战守机宜。辅世子居守,守御甚固。成祖即位,论功第一,拜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而不肯蓄发,常居僧寺。监修《太祖实录》,与修《永乐大典》。工诗。谥恭靖。有《逃虚子集》(亦名《姚少师集》)
琳馆无尘真福地,门前万竹自青青。
丹成井底飞双鸽,桧老坛边布七星。
鹤舞出林朝每见,龙吟归壑夜还听。
我来祗为逃秋暑,非是寻仙问道经。
结楼曾向万峰间,放鹤归来锡已閒。
夕景无多樵唱断,疏钟寒溜绕空山。
停舟一拜洞庭君,古庙荒凉对夕曛。
鸟迹下庭书作字,蜗涎侵壁篆成文。
江通巴峡风涛壮,山过宁陵楚蜀分。
箫鼓不来鸦阵散,满阶黄叶自纷纷。
苦阴三月黯晴晖,道远心忙思欲飞。
山鸟莫啼泥滑滑,瘴烟才起雨霏霏。
夜长古驿闻鸡早,日落荒林见客稀。
困倚肩舆厌沾湿,幸无尘土上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