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禅寺与蔡九逵同赋

何处晚凉多,溪堂夜来雨。

乔然两青杉,繁阴遽如许。

山僧候岩扉,喜听松间履。

为破明月团,自汲寒泉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雨后的溪边小堂,以及与之相伴的自然景色和僧人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

首句“何处晚凉多,溪堂夜来雨”以问句形式开启,引人遐想,点出夜晚溪边小堂的清凉与雨后特有的清新氛围。接着,“乔然两青杉,繁阴遽如许”描绘了两棵高大的青杉,其茂密的树荫在雨后显得更加浓郁,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意境。

“山僧候岩扉,喜听松间履”则转向对僧人的描写,山中的僧人静静地等候在石门旁,欢喜地倾听松林中僧侣的脚步声,这一细节体现了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最后,“为破明月团,自汲寒泉煮”表达了僧人利用清澈的泉水煮茶,以欣赏明月,享受夜晚的宁静时光。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僧人生活的简朴与雅致,也暗示了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溪边的自然美景,以及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传达了一种宁静、平和的心境,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安宁。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秋兴(其二)

清秋早晚自江东,摇落河山日夜风。

白马去从天竺国,铜驼谁问洛阳宫。

九朝文物于今盛,万里车书自古同。

憔悴嵇生无复事,只留双目送飞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秋兴(其三)

江上芙蓉玉露零,秋风乍起阖闾城。

白龙终见沙虫困,黄鹊何时羽翼成。

四海秪今怀德化,诸公须用荅升平。

苍梧万里云千叠,日暮空怀帝子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郊台寓目

徙倚郊台酒半醺,千年陈迹草纷纷。

风烟又与行春别,秀色平将宝积分。

水落平湖洲乱吐,天垂四野日初曛。

春山何似秋山好,红叶青松锁白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朔风

朔风吹惨渡江城,北雁时传塞上声。

此日文章宁有益,中朝爵禄久还轻。

徒闻汉室诛曹节,不见长沙召贾生。

千里苍苍云日暮,更梯高阁望神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