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岩次罗念庵韵

上方重阁晚依依,飞锡何年此息机。

行尽碧霄平有路,坐看红树不知归。

法身清净山长在,灵境虚无尘自稀。

欲借一枝栖野鹤,深公应笑买山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观音岩的静谧与深远,诗人张居正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首联“上方重阁晚依依,飞锡何年此息机”,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上方重阁,暗示着高远与宁静;晚依依,则是傍晚时分,光线柔和,万物归于平静的状态。飞锡何年此息机,借用佛教中行脚僧人手持锡杖行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某个时代,或许某个高僧在此地修行,寻求心灵宁静的想象。

颔联“行尽碧霄平有路,坐看红树不知归”,进一步描绘了观音岩周围的自然景观。碧霄平有路,意味着即便是在天空中也有一条通往内心的路,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探索的可能性。坐看红树不知归,则是诗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颈联“法身清净山长在,灵境虚无尘自稀”,转入对精神层面的探讨。法身清净,指的是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纯净的状态,如同山岳一般永恒不变。灵境虚无,暗示了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领域,尘自稀则表达了在这个纯净的世界里,烦恼与尘埃自然减少,心灵得以净化。

尾联“欲借一枝栖野鹤,深公应笑买山非”,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如同野鹤般自由自在。然而,这是否真正符合内心的追求,诗人似乎对此有所怀疑,暗含了一种对自我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反思。深公应笑买山非,可能是指真正的归隐并非外在形式的拥有,而是内心的领悟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观音岩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3)

张居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编修。严嵩、徐阶均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嵩为首辅,倾心委之。隆庆元年引之入阁。阶致仕,居正与司礼监李芳谋,引拱入阁。同定封俺答事,北边遂得安宁。此后渐生嫌隙,神宗时与司礼监冯保谋,逐拱,遂为首辅。神宗即位时年幼,小有过失,慈圣太后即责云:“使张先生闻,奈何?”及帝渐长,心厌之。卒,谥文忠。未几弹劾者即纷起。次年,追夺官爵;又次年,籍没家产。天启间,始追复故官。有《张太岳集》、《太岳杂著》等

  • 字:叔大
  • 号:太岳
  • 籍贯:湖广江陵
  • 生卒年:1525—1582

相关古诗词

舟泊汉江望黄鹤楼

枫林霜叶净江烟,锦石游鱼清可怜。

贾客帆樯云里见,仙人楼阁镜中悬。

九秋查影横清汉,一笛梅花落远天。

无限沧洲渔父意,夜深高咏独鸣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家弟韵

延阁临湖览眺初,翛然自是硕人居。

拖金不羡朝端侣,鼓楫聊为泽畔渔。

万柳凝烟新雨后,九山排闼晚风初。

共知皮陆传诗草,雅胜文园赋子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再别沈嘉则得多字

殷勤子夜动悲歌,海内同心近若何。

慷慨樽前同击筑,凄凉江上一披蓑。

美人有佩遗兰芷,狂客无言醉绮罗。

明日萧萧黄叶路,青山马首白云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九日冯西田侍御宴具瞻楼

亭阁嵬嵬俯一丘,柏台清宴复高秋。

篱边黄菊经时晚,谷口青骢竟日留。

抱病有怀仍对酒,自公多暇几登楼。

临风不用伤摇落,归路月明山更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