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鬘(其二)

花冠频鼓墙头翼,东方澹白连窗色。

门外早莺声,背楼残月明。

薄寒笼醉态,依旧铅华在。

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的文学家孙光宪所作,名为《菩萨鬘(其二)》。诗中描绘了一幅春夜宴饮之景。

首句“花冠频鼓墙头翼”,通过“花冠”和“鼓墙头翼”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华丽而又带有几分随性的生活情调。在这儿,“花冠”可能指的是酒席上的乐队或歌者戴的装饰,而“鼓墙头翼”则形容其声响四溢,如同羽翼一般。

紧接着的“东方澹白连窗色”,则描绘了清晨的光线透过窗棂,映照出淡淡的灰白色调。这里通过对光影的细腻刻画,传递了一种静谧而又不失繁华的氛围。

“门外早莺声”一句,转向了室外的景象,“莺声”即指黄鹂鸟鸣叫,表明时间已经是清晨,而这种声音常在春天出现,从侧面烘托出季节和环境。

接下来的“背楼残月明”则描绘了夜未尽,窗外的残月依旧明亮,映照着背对楼阁的墙壁。这不仅是景物的写实,更蕴含了诗人对夜晚的留恋和宴会的延续。

“薄寒笼醉态”一句,用以形容春夜微凉中酒后的舒适与惬意,人们在这样的氛围里尽情享受着夜晚的乐趣。

“依旧铅华在”,通过对“铅华”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传统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这里的“铅华”可能指的是古代女子的装饰品或是诗人的笔墨。

最后两句,“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则描绘了一场宴饮之后,人们告别离去的情景。在这儿,“握手送人归”表达了友情的深厚,而“半拖金缕衣”则形容着离别时的不舍和某种优雅的姿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宴场景的细腻描绘,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享受与留恋,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之情。

收录诗词(88)

孙光宪(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菩萨鬘(其三)

小庭花落无人扫,疏香满地东风老。

春晚信沈沈,天涯何处寻。

晓堂屏六扇,眉共湘山远。

争奈别离心,近来尤不禁。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鬘(其四)

青岩碧洞经朝雨,隔花相唤南溪去。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天。

扣舷惊翡翠,嫩玉抬香臂。红日欲沉西,烟中遥解觽。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鬘(其五)

木绵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

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樯立。

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八拍蛮

孔雀尾拖金线长,怕人飞起入丁香。

越女沙头争拾翠,相呼归去背斜阳。

形式: 词牌: 八拍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