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八日始闻雁声

东山常八月,夜夜雁归声。

何至江州听,方多菊露清。

倚檐长送尔,远道总关情。

不问都门过,知无系帛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舜臣的《九月八日始闻雁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首句“东山常八月,夜夜雁归声”以东山为背景,点出时令正值秋季,每晚都能听到大雁南飞的鸣叫声,营造出浓厚的秋意和思乡之情。接着,“何至江州听,方多菊露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想象在江州之地,菊花盛开,露水清冷,增添了离愁别绪。

“倚檐长送尔,远道总关情”写诗人独自倚靠屋檐,长久地倾听雁鸣,心中满是对远方亲人的牵挂。最后一句“不问都门过,知无系帛轻”则透露出诗人对家书的期盼,暗示自己虽然身处他乡,但仍关心家中是否收到书信,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通信的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秋夜雁声、菊花露清等意象,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224)

李舜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 字:汝谐

相关古诗词

九江分司对雨

偶出庐山下,轻云随盖飞。

度河为暝色,洒雨满秋扉。

细细从东至,森森洗竹晖。

捲帘入苍雾,还寝更絺衣。

渐夕阶生溜,群峰势乍稀。

江流何震荡,鸿雁亦来归。

是月黄花节,清宵玉露挥。

高城恐寂寞,滋菊使芳菲。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九日

佳晨烂漫隔篱枝,水国烟霜落木时。

百里庐山堪胜绝,三秋鸿雁独归迟。

肩舆尚尔行花县,戏马应渠载酒卮。

止饮经年还肺病,萧条一任北风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九江分司九日刘副使见过

遥水楼船拥节旄,明公斧钺静江皋。

为逢雁度俱今日,肯假霜威过浊醪。

手里黄花清露满,城隅白浪暮天高。

出门历历明星在,指点秋河到玉镳。

形式: 七言律诗

九江李主事招至洗心亭上时同刘副使在坐

江流雾敛自晴川,江阁秋深况绮筵。

幔卷微风添坐色,阶含溅水倍花鲜。

当歌浪鼓蛟鼍夕,隔岸山摇竹树烟。

李白刘桢应逸兴,时时能此共潺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