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秋夜读进士常修三篇因题

入蜀归吴三首诗,藏于笥箧重于师。

剑关夜读相如听,瓜步秋吟炀帝悲。

景物也知输健笔,时情谁不许高枝。

明年二月春风里,江岛闲人慰所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从蜀地返回吴地的三首诗,被我珍藏在箱箧中,其重要性胜过老师的教诲。
夜晚在剑门关读书,仿佛听到司马相如的声音,秋天在瓜步山吟咏,心中充满隋炀帝的哀愁。
无论是景色还是世事变迁,都难敌我手中的笔记录,时势之下,谁不想攀上高位呢?
来年二月春风中,江中的岛屿上,悠闲的人将抚慰我的思念之情。

注释

笥箧:书箱或文具箱。
师:指老师或者学问。
剑关:古代关隘,此处指剑门关。
相如:指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
瓜步:地名,在今江苏六合,与隋炀帝有关的历史遗迹。
健笔:指才思敏捷的笔触。
高枝:比喻高位或显赫的地位。
江岛:江中的小岛。
所思:指作者心中的思念或情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名为《广陵秋夜读进士常修三篇因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进士常修作品的赞赏和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

“入蜀归吴三首诗,藏于笥箧重于师。”这两句开篇便点明了诗人的朋友常修的诗歌才华不仅被珍藏起来,而且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古代圣人孔子的教诲。这里的“入蜀归吴”指的是常修所作三首诗,分别描绘入蜀和归吴的情景,这些作品都被精心收藏,就像珍贵的书籍一样。

“剑关夜读相如听,瓜步秋吟炀帝悲。”这两句通过具体情境展示了诗人阅读常修诗作时的心境。诗人在剑门关下夜以继日地阅读常修的诗歌,就像古代诗人相如一样,每当读到激动人心之处,仿佛能听见相如的声音。而“瓜步秋吟炀帝悲”则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瓜熟时分的悠扬吟唱,情感深沉,以至于唤起对古代炀帝的同情。

“景物也知输健笔,时情谁不许高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赞赏之情。景物之间似乎都能识别出常修笔下生花的才华,而在当下的时事背景中,又有谁能阻止诗人心中的豪情壮志如同高耸的树枝一般伸展开来呢?

“明年二月春风里,江岛闲人慰所思。”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二月,当春风拂面之时,那些在江边小岛上悠然自得的闲人们,必能找到慰藉心灵的安慰。

整首诗通过对常修作品的赞赏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文学及生活美好的向往。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其一)

子仪不起浑瑊亡,西幸谁人从武皇。

四海为家虽未远,九州多事竟难防。

已闻旰食思真将,会待畋游致假王。

应感两朝巡狩迹,绿槐端正驿荒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其二)

爪牙柱石两俱销,一点渝尘九土摇。

敢恨甲兵为弃物,所嗟流品误清朝。

几时睿算歼张角,何处愚人戴隗嚣?

跪望嵏山重启告,可能馀烈不胜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其三)

邪气奔屯瑞气移,清平过尽到艰危。

纵饶犬彘迷常理,不奈豺狼幸此时。

九庙有灵思李令,三川悲忆恨张仪。

可怜一曲还京乐,重对红蕉教蜀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其四)

白丁攘臂犯长安,翠辇苍黄路屈盘。

丹凤有情尘外远,玉龙无迹渡头寒。

静怜贵族谋身易,危惜文皇创业难。

不将不侯何计是,钓鱼船上泪阑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