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暴涨舟中有作

行行极目天无柱,渺渺横流浪有花。

客子方思舟下碇,阴虬自喜海为家。

村遥树列秦川霁,岸阔牛分触氏蜗。

鸢啸风高良可畏,此情难论坎中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视野所及,天空没有尽头,浩渺的水面漂浮着花朵。
旅人正在想把船停靠,深海中的乌贼自得其乐以海为家。
远处村庄,树木排列在晴朗的秦川大地,宽阔的河岸上,牛群悠闲地吃草,如同触角分开的蜗牛。
老鹰在高空中尖啸,风势强劲令人畏惧,这种心情难以与河中的青蛙交流。

注释

极目:远望。
无柱:无边无际。
渺渺:广阔无垠。
有花:点缀着花朵。
客子:旅人。
舟下碇:船要停泊。
阴虬:深海中的乌贼。
海为家:以海洋为家。
秦川:古代地区名,这里指广阔的平原。
霁:雨过天晴。
岸阔:河岸宽广。
触氏蜗:比喻牛的触角分开像蜗牛的触角。
鸢啸:老鹰的叫声。
风高:大风。
良可畏:非常可怕。
此情:这种情感。
坎中蛙:比喻身处困境的青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淮河暴涨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在汹涌澎湃之中所感受到的心境。开篇“行行极目天无柱”,通过极度夸张的视角,传达出洪水如同没有边际的宇宙,让人感觉到一种无限的广阔与力量。“渺渺横流浪有花”则是对这股汹涌之水中偶尔出现的落叶或浮物的一种描绘,用以衬托出水势的凶猛。

“客子方思舟下碇”,诗人作为一个旅途中的客者,此时正思考着如何确保舟船的安全,通过“阴虬自喜海为家”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顺应自然、安于现状的情怀。

接下来的两句,“村遥树列秦川霁,岸阔牛分触氏蜗”,则是对岸边景象的描绘。通过“村遥”与“岸阔”,诗人再次强调了洪水带来的广阔视野,而“牛分触氏蜗”的细节,则透露出即便是在这汹涌澎湃中,生命力仍旧顽强。

最后,“鸢啸风高良可畏,此情难论坎中蛙”,通过对比鸢鸟在狂风中的啸叫与河中的蛙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场洪水带来的震撼和敬畏之心,同时也感叹这种情感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

整首诗通过对大自然力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面对洪水时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对于生命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130)

刘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

  • 字:子仪
  • 籍贯:宋大名
  • 生卒年:971—1031

相关古诗词

馆中新蝉

庭中嘉树发华滋,可要螳螂共此时。

翼薄乍舒宫女鬓,蜕轻全解羽人尸。

风来玉女乌先转,露下金茎鹤未知。

日永声长兼夜思,肯容潘岳到秋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暑咏寄梅集贤

石渠岌嶪亘宛虹,玄荫清流接桂宫。

玉女壶攲天未笑,羲和辔缓日方中。

孝先便腹宁无诮,痀偻承蜩敢衒功。

蠲渴欲来飞雪散,南昌世胄有仙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新年

病入新年起甲寅,轲心不动五侯春。

史曹非据惭书法,衮职无亏滥诤臣。

荏苒未除金马籍,蹒跚空笑玉楼人。

穷檐抱影时相吊,一指南禅四大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禁中庭树

羽叶笼盘石,虬枝拂画堂。

夜声含素瑟,晓影逼扶桑。

好借鸾为瑞,无容麝损香。

宁知千载后,祇美召公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