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仲弘县尹所藏高彦敬尚书巴陵山水图

尚书爱画山,落笔生远色。

微茫洞庭野,迥与湘渚隔。

青山迤逦盘春空,江波欲落江树重。

望中云梦开七泽,猿啼直与巴陵通。

王郎家住巴陵道,按图只说巴陵好。

巴陵女儿歌《竹枝》,微风落日行人少。

山中春雨生石田,柴门流水声溅溅。

钓竿长日倚沙树,扁舟中阁生晴烟。

爱此只合山中住,十年作官不归去。

高堂见画夜梦之,墓中离离湿秋露。

白头官满思转多,江南酒美仍蹉跎。

人生得意夜行乐,酒酣且和巴陵歌,王郎王郎奈尔何!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巴陵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宁静之美。诗人郯韶以“尚书爱画山”开篇,点明主题,随后通过“落笔生远色”、“微茫洞庭野”等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片遥远而神秘的山水世界之中。

“青山迤逦盘春空,江波欲落江树重”,这两句以动态的视角展现了山与水的和谐共生,山峦连绵起伏,仿佛在空中盘旋,江水波光粼粼,似乎要与岸边的树木融为一体。这种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接着,“望中云梦开七泽,猿啼直与巴陵通”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的目光引向更广阔的天地,云梦泽的辽阔与猿猴的啼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自然景观。而“王郎家住巴陵道,按图只说巴陵好”则通过一个居住在巴陵的王郎,表达了对巴陵山水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巴陵山水的向往。

“巴陵女儿歌《竹枝》,微风落日行人少”描绘了巴陵地区的风俗人情,女子们唱着《竹枝》曲,微风吹拂,夕阳西下,行人稀少,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地方特色,也体现了诗人对当地文化的欣赏与尊重。

“山中春雨生石田,柴门流水声溅溅”则将视线转向山中的春雨,雨水滋润着石田,潺潺的溪流从柴门旁流过,声音清脆悦耳,这一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钓竿长日倚沙树,扁舟中阁生晴烟”则描绘了渔夫悠闲的生活状态,他们或倚靠在树下垂钓,或乘着小舟在平静的江面上漂浮,享受着晴朗天空下的宁静时光。

最后,“爱此只合山中住,十年作官不归去”表达了诗人对巴陵山水的深深眷恋,即使在官场忙碌多年,也无法割舍对这片山水的热爱,希望能在其中找到心灵的归宿。“高堂见画夜梦之,墓中离离湿秋露”则通过梦境与墓地的联想,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永恒怀念。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巴陵山水的壮丽与宁静,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66)

郯韶(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苕溪渔者。慷慨有气节。顺帝至正中尝辟试漕府掾,不事奔竞,澹然以诗酒自乐。工诗

  • 字:九成
  • 号:云台散史
  • 籍贯:湖州吴兴

相关古诗词

和仲举张博士见寄

金沟河上柳千条,濯濯轻阴覆画桥。

华夹御城涵晓日,波回仙沼应春潮。

曾闻献赋趋三殿,想见承云丽九霄。

欲听钧天尘梦隔,苏台凉月夜寥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晓发商溪戏简玉山且要和

商山西头花满烟,画船银烛理丝弦。

翠屏何处惊残梦,卧看青天春月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寄句曲外史

掬溜室中清夜分,相过曾此说幽文。

入池星斗当窗见,枕席波涛隔树闻。

头上鹖冠朝老子,手中龙节候元君。

欲从世外求玄赏,鸡犬岩头有白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和报复元秋兴

大星出海芒角稀,新月隔林光景微。

空山无眠鸡犬静,独树忽惊乌鹊飞。

已喜朝廷宽赋敛,侧闻南国尚戎衣。

钓竿早晚落吾手,日日放船来水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