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却至近甸有感

狂童容易犯金门,比屋齐人作旅魂。

夜户不扃生茂草,春渠自溢浸荒园。

关中忽见屯边卒,塞外翻闻有汉村。

堪恨无情清渭水,渺茫依旧绕秦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淘气的孩子轻易闯入禁地,满城的人仿佛都成了游魂。
夜晚的门户不再关闭,杂草丛生,春天的溪流溢出灌溉了荒芜的花园。
在关中突然看见驻扎的士兵,边塞之外听说还有汉人的村庄。
令人遗憾的是,冷漠的渭水依然流淌,环绕着秦地的平原。

注释

狂童:淘气的孩子。
金门:禁地或重要的地方。
比屋:家家户户。
旅魂:飘泊无定的灵魂。
夜户:夜晚的门户。
茂草:繁茂的野草。
春渠:春天的溪流。
荒园:荒废的花园。
关中:古代中国地区名。
屯边卒:驻守边境的士兵。
汉村:汉人的村庄,可能指中原文化影响区。
清渭水:清澈的渭河。
渺茫:辽阔而模糊。
秦原:秦地的平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哀伤的情景,反映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和作者的深切感慨。开篇“狂童容易犯金门”一句,透露出战争给城市带来的破坏和混乱,孩子们在废墟中嬉戏,显示出社会秩序的崩溃。而“比屋齐人作旅魂”则表达了人们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心境,他们如同游魂一般,无处安放。

接下来的两句,“夜户不扃生茂草,春渠自溢浸荒园”,形象地描绘出一幅荒园图:由于无人打理,大门不再紧闭,野草丛生;而原本应该管理水流的渠道,也因无人维护而泛滥成灾,浸入了已经荒废的园圃。这些景象都显示出战争带来的毁灭和自然的重新占领。

“关中忽见屯边卒”一句,突然转向军事,表明作者在内心深处对于战乱的记忆和体验是复杂且痛苦的。而“塞外翻闻有汉村”则继续这种战争与荒凉的主题,通过远方传来的消息,提醒人们边疆的不稳和战争的持续。

最后两句,“堪恨无情清渭水,渺茫依旧绕秦原”,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清澈的河流没有感情,不会因为过去的荣辱而改变其面貌,而那漫长、曲折的秦川则依然如故,似乎在诉说着古老而又沉重的故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战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反思和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是一首具有强烈时代感和深邃哲理的作品。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今称继使闽越笑余迂古潜于异乡闻之因成此篇

枕流方采北山薇,驿骑交迎市道儿。

雾豹秪忧无石室,泥鳅唯要有洿池。

不羞莽卓黄金印,却笑羲皇白接䍦。

莫负美名书信史,清风埽地更无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余寓汀州沙县病中闻前郑左丞璘随外镇举荐赴洛兼云继有急徵旋见脂辖因作七言四韵戏以赠之或冀其感悟也

莫恨当年入用迟,通材何处不逢知。

桑田变后新舟楫,华表归来旧路岐。

公干寂寥甘坐废,子牟欢抃促行期。

移都已改侯王第,惆怅沙堤别筑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别锦儿

一尺红绡一首诗,赠君相别两相思。

画眉今日空留语,解佩他年更可期。

临去莫论交颈意,清歌休著断肠词。

出门何事休惆怅,曾梦良人折桂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