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文照大师

读遍龙宫七佛书,一尘无念得衣珠。

金园讲席天花满,沙界禅心水月孤。

拥衲夜霜凝屋瓦,闭关春雨长庭芜。

公卿半是空门友,瓶锡因循寄上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遍览龙宫中的七佛经书,心中无杂念才得到佛珠。
在金色的讲堂中,佛法如天花般繁多,禅修者的心境如同水月般孤独。
夜晚披着僧袍,屋瓦上结霜,闭关修行中春雨绵长,庭院荒芜。
社会名流中有一半是出家人,他们手持锡杖,随缘生活在京都。

注释

龙宫:神话中的海底宫殿。
一尘无念:心中没有一丝杂念。
衣珠:指佛珠,佛教修行者的法器。
金园:比喻富丽堂皇的讲堂。
天花满:形容佛法丰富,如天花般繁多。
沙界:佛教术语,指宇宙、世界。
水月孤:比喻禅修者心境如水中月,虚幻而独立。
拥衲:穿着僧袍。
夜霜凝屋瓦:形容夜晚寒冷,屋瓦上结霜。
闭关:佛教徒隐居修行。
庭芜:庭院荒芜,象征内心的清净。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
空门友:出家人,即佛教徒。
瓶锡:僧人的行囊,通常包括水瓶和锡杖。
上都:京城,这里指当时的首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亿所作,名为《赠文照大师》。诗中充满了深厚的佛法修持和禅定意境,以及对朋友间精神交流的赞美。

"读遍龙宫七佛书,一尘无念得衣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经的研习与理解,"龙宫七佛书"象征着深邃的佛法知识,而"一尘无念得衣珠"则形象地描述了修行者的心境清净,连尘埃都无法挂念,达到了一种心如明镜台,能照见世间真相的境界。

"金园讲席天花满,沙界禅心水月孤。"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禅定修持的画面。"金园讲席"可能指的是寺院中的讲经场所,而"天花满"则是对佛法深奥难懂、宛如天上花朵般美妙的比喻;"沙界禅心水月孤"则表达了禅修时的心境宁静,仿佛与世隔绝,只有水面的倒影和明月相伴。

"拥衲夜霜凝屋瓦,闭关春雨长庭芜。"

这两句描写的是寺院的幽深静谧,以及时间流转带来的自然变化。"拥衲夜霜凝屋瓦"形象地展示了寒冷夜晚积聚在瓦顶的霜雪,而"闭关春雨长庭芜"则是对春日连绵细雨中寺院庭院生出青苔的情景描写。

"公卿半是空门友,瓶锡因循寄上都。"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文照大师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精神上的交流和共鸣。"公卿半是空门友"说明他们在佛法修持上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而"瓶锡因循寄上都"则可能指代某种形式的物品或信息传递,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佛法真谛的情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之间在精神层面的沟通和理解的珍视。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霜月

月夕露为霜,心知厌独房。

吟残犹拥鼻,望极自回肠。

鬓减前秋绿,衣消外国香。

星津谁待报,织素未成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衢州阮比部学士得假归乡见过陋止留题诗什因以谢之

千骑骎骎赴郡初,曾迂旌旆访吾庐。

天边谁识郎官宿,门外空回长者车。

劝酒樽罍应引满,题诗屋壁是亲书。

乡人闻有神仙客,远近争来看隼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上巳玉津园赐宴

禊饮逢元巳,春游盛舞雩。

流杯传楚俗,饫赐出尧厨。

玉树天开苑,银潢水贯都。

肆筵环曲沼,飞盖塞交衢。

洛邑声诗逸,兰亭岁月徂。

颜王有遗韵,待子一操觚。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大理徐寺丞元榆知越州诸暨县

子山词赋动南朝,近佐名卿掌玉条。

治邑还持麈尾柄,携家便汎木兰桡。

谢塘春昼偏多思,潘鬓秋风苦未凋。

种秫公田供酩酊,弹琴官舍助逍遥。

去程千里随宾雁,宿馆三更听落潮。

闻道临安有仙穴,莫抛印绶采芝苗。

形式: 排律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