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四首(其一)

朔风撼破处士庐,冻云隔月天模糊。

无名草木混色界,广平心事今何如。

梅花荒凉似无主,好春不到江南土。

罗浮山下蘼芜烟,玛瑙坡前荆棘雨。

相逢可惜年少多,竞赏桃杏誇豪奢。

老夫欲语不忍语,对梅独坐长咨嗟。

昨夜天寒孤月黑,芦叶捲风吹不得。

髑髅梦老皮蒙茸,黄沙万里无颜色。

老夫潇洒归岩阿,自锄白雪栽梅花。

兴酣拍手长啸歌,不问世上官如麻。

疏枝错落花灿烂,正似推篷溪上看。

冻痕不剥五更霜,藓色犹存百年干。

孤山处士诗梦寒,罗浮仙人酒兴阑。

天荒地老行路难,谁传春色来人间?

君不见江南物色今匪昔,大谷长林尽荆棘。

岁寒何处论襟期,坐对云山空叹息。

东楼女儿《白苧》歌,西楼美酒唤杏花。

纵有高人爱高洁,踏雪谁肯来山家?

老我无能惯清苦,写梅种梅千万树。

霜清月白夜更长,每是狂歌不归去。

只今潦倒霜鬓垂,世情杂杂俱忘机。

读书写字两眼眵,断白搔堕随花飞。

转首江南隔尘土,白月流光双鹤舞。

一声羌管过南楼,铁石心肠亦凄楚。

安得唤起陈元龙,长船满载玻瓈红。

浩歌拍拍随春风,大醉惊倒江南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梅花的孤独与坚韧,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沉感慨。首句“朔风撼破处士庐,冻云隔月天模糊”以凛冽的北风和笼罩的云雾开篇,营造出一种寒冷而朦胧的氛围。接着,“无名草木混色界,广平心事今何如”表达了万物凋零、天地间一片萧瑟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思考。

“梅花荒凉似无主,好春不到江南土”进一步强调了梅花在严冬中的孤独与顽强,与春天未至的江南形成对比。接下来的几句“罗浮山下蘼芜烟,玛瑙坡前荆棘雨”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荒凉与生机的缺失。

“相逢可惜年少多,竞赏桃杏誇豪奢”反映了社会上人们追逐繁华、忽视自然之美的现象,与前文的自然景观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老夫欲语不忍语,对梅独坐长咨嗟”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的几句“昨夜天寒孤月黑,芦叶捲风吹不得”、“髑髅梦老皮蒙茸,黄沙万里无颜色”等,通过描绘夜晚的寒冷与荒凉,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望。

“老夫潇洒归岩阿,自锄白雪栽梅花”、“兴酣拍手长啸歌,不问世上官如麻”等诗句,则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他选择远离世俗,独自在山中栽种梅花,享受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此表达对自由与纯净生活的向往。

最后,“读书写字两眼眵,断白搔堕随花飞”、“转首江南隔尘土,白月流光双鹤舞”等诗句,通过描述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憧憬。他虽然年老体衰,但依然保持着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热情,即使身处尘世之外,也能感受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个人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理想生活与精神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采莲曲三首(其一)

采莲入南浦,欲寄远方书。

不知莲叶下,自有双鲤鱼。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采莲曲三首(其二)

郎如荷上露,荡摇不成颗。

妾如莲中薏,苦心思结果。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采莲曲三首(其三)

采莲须采芳,不采羞自献。

年年来水湄,薰风会相见。

形式: 古风

五杂俎

五杂俎,双玉瓶。舟已具,潮已平。

五杂俎,双玉箸,水自流。天涯一点红,离思千万重。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