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一日书壁

夜久茅斋静,阶泉绕佩鸣。

行高人莫识,道远自深明。

扫榻酬闲味,依蒲任性情。

丛林终不负,一衲傲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静谧的茅斋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深邃。首句“夜久茅斋静”直接点明了环境的寂静,夜晚的深沉与茅屋的安宁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接着,“阶泉绕佩鸣”一句,以泉水环绕着佩戴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静谧中的生动,仿佛自然界的每一个元素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行高人莫识,道远自深明”两句,表达了诗人追求高尚品德和深远真理的决心。即使世人难以理解其高洁的行径,但内心的真理与智慧却能引领他走向更深远的境界。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坚持,也暗示了他对人生道路的独到见解。

“扫榻酬闲味,依蒲任性情”则展现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对个性自由的尊重。通过清扫床榻来迎接闲暇时光,以及依傍蒲草随性而为,可以看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品味和对个人情感的释放。

最后,“丛林终不负,一衲傲平生”两句,总结了诗人对佛法修行的坚定信念和对朴素生活的自豪。这里的“丛林”指的是佛教僧侣的生活环境,“一衲”则是指僧人的衣着,象征着简朴的生活。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忠诚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内心富足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实现。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云庵老人题妙用轩

开轩閒隐几,万象竞趋陪。

风揭松声去,云推山色来。

观身真作梦,视世一浮埃。

日暮庭阴转,幽禽接趐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读瑜伽论

此生已无累,一席可穷年。

细嚼宝公饭,饱参弥勒禅。

懒修精进定,爱作吉祥眠。

夜久山空寂,唯闻绕砌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钟山有花如比丘状出秾叶间王文公名为罗汉花僧请赋诗

通力元无碍,随缘自应真。

此生花上露,故现叶间身。

知见幽香在,伽梨翠色新。

一枝聊把玩,未愧鹫峰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寄题行林寺照堂

闻说行林寺,杳然丛秀间。

堂清开水镜,山好理烟鬟。

有雾窗呵暗,无尘扉自关。

人牛今不见,蓑苙两俱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