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陈维崧所作,名为《捧读石斋黄公所撰先少保神道碑赋此追感》。诗中描绘了对古代文人志士的追思与感慨,通过周侯池畔的树木、遗碣与碑铭,以及南朝颜特进和东汉蔡中郎的典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首句“周侯池畔树苍苍”,以苍翠的树木象征着历史的久远与岁月的沉淀,营造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接着,“遗碣岧峣屹此乡”描绘了墓碑矗立在乡间的情景,暗示着逝去的英雄与文人的精神永存。
“哀诔南朝颜特进,碑铭东汉蔡中郎”两句,通过引用南朝颜特进和东汉蔡中郎的事迹,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学者的崇敬与怀念。颜特进与蔡中郎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们的事迹被后世铭记,成为文化传承的典范。
“千秋定论归青史,一夜悲风起白杨”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功绩归于青史之中,同时通过“一夜悲风起白杨”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哀伤与缅怀的情绪,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最后,“此日踌躇肠欲断,漳南高冢亦昏黄”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人物墓地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有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漳南高冢的昏黄景象,更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感。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