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柳.和白石

春尘浩漠,骄马章台陌。怎怪离人心独恻。

大半倡条冶叶,飞燕归来未曾识。旧垆寂。

年年醉寒食。早烟冷,五侯宅。看东风、物外留春色。

尚恋轻阴,絮绵飘砚,芳草閒门更碧。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里的一片繁华与落寞,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情感的复杂与流转。

开篇“春尘浩漠,骄马章台陌”,以广阔的春景和驰骋的骏马起兴,营造出一种豪放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接着“怎怪离人心独恻”,直接点明了主题——离情别绪,引人深思。接下来的“大半倡条冶叶,飞燕归来未曾识”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春花与飞燕赋予了生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寂寞与失落。

“旧垆寂。年年醉寒食”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旧垆”的寂寥和“醉寒食”的传统习俗,表现了主人公在节日里的孤独与沉醉,似乎在用酒来麻醉自己,逃避现实的痛苦。

“早烟冷,五侯宅”描绘了一幅清晨冷清的景象,与前文的热闹形成对比,暗示着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变迁与内心的孤寂。紧接着“看东风、物外留春色”,虽是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却也反衬出人物内心的空虚与无奈。“尚恋轻阴,絮绵飘砚,芳草閒门更碧”,最后几句以轻柔的笔调收尾,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一种寄托,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春景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离合、时光流逝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燕归梁.双凤砚斋杏花

花下移尊趁闹春。午风定,息芳尘。

绛英点点衬苔茵。春留得,尚三分。

百年余艳虬枝古,王谢燕,往来频。

倚阑几换玉楼人。还倩影,对斜曛。

形式:

燕归梁.史馆东轩海棠二株,一生一枯,憔悴久矣。今年花特盛,已萎者亦新枝勃发,嫩蕊含烟。右衡昔居轩中,墓草已宿,对花慨然,为赋此解

忽忽韶光似梦中。又花发,粉墙东。

琼枝新茁转葱茏。香魂返,蕊珠宫。

满庭葵麦还撩乱,觅花下,故人踪。

残芳偏傍夕阳红。惜丝鬓,负春风。

形式:

湘江静.纪梦。天孙渡河前三夕,余病始閒,梦见一廨前鼓钹喧阗,作鱼龙曼衍之戏。随之游行,所经通衢荒旷,道旁二三老者向余诵数语,谓此道咸閒人所作湘江静词,有可慨者。余亦未悉所诵,漫应之曰:梅溪旧作原凄楚之音也。既而百戏纷集,招摇而过,最后童子持纸彩为花,愈繁夥,愈幺细,渐至若有若无,衰草凝烟,前望似已无路,惘惘而寤。即以梅溪原韵纪之

望里银河沈暗浦。倦匡床、剩炎犹驻。

迷离梦景,虫沙证劫,诉谁家愁句。

陌上沸鱼龙,一波见、一波旋去。

行人渐少,郊燐自青,荒烟外,是何处。

病魄苏,秋绪苦。漫低徊、蓟丘云树。

龙蟠气尽,乌啼夜冷,警凄清笳鼓。

烛剪怕重昏,扑窗听、乱虫如雨。

孤吟到老,閒居赋了,芜城又赋。

形式:

高阳台.自题河桥梦影图。光绪乙酉秋奉先太夫人柩附粮艘南归,于黄河北岸守候盘坝。重九前二夕有异梦,见元配何夫人布衣青鞋,翩然入舟,默无一语,旁置铜盘及白履一双。内兄少庵亦至,曰:妹夫喜也。余瞿然而觉。时族叔薇卿同舟,呼而告之,曰:殆有再生之缘乎。后属洪毅夫同年作图识之。终竟无验。余老矣,及泉相见之期日近,追纪其事,弥叹人閒泡幻真不可思议者。时戊辰七月

碧海心长,稠桑影短,回思梦境无端。

一语难申,惟余脉脉相看。

玉箫猜拟重逢约,赚韦郎、到老凄然。剩尘纨。

月黯河桥,画意荒寒。

同谐吉兆终成幻,更履霜入操,承露移盘。

翻覆沧桑,徒惊何世人閒。

白头今日如仍对,怕鸱夷、料理都难。只魂牵。

先垄松楸,江上青山。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