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望日登望湖亭

木末虚亭瞰碧澜,倒飞天影入凭阑。

岚光浮动千峰湿,雨气薰蒸五月寒。

石磴蹑云芒履短,松风吹雨苧袍宽。

狂吟莫怪迟归去,白发还能几度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五月望日登临望湖亭的壮丽景象与诗人独特的感受。首联“木末虚亭瞰碧澜,倒飞天影入凭阑”以“木末虚亭”点出亭子的位置高远,俯瞰碧波荡漾的湖面,天影倒映其中,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颔联“岚光浮动千峰湿,雨气薰蒸五月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氛围,山岚在阳光下浮动,仿佛千峰都被湿润的雾气所覆盖,五月的雨气却让人心生寒意,展现出自然界的神秘与变幻。

颈联“石磴蹑云芒履短,松风吹雨苧袍宽”则转而描写诗人的行迹与装束。踏着石阶,如同踩在云端,穿着短芒鞋,衣着宽松的苧袍随风飘动,这种简朴而自在的状态与自然融为一体,更添了几分超然物外的洒脱。尾联“狂吟莫怪迟归去,白发还能几度看”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即使吟诗到深夜也不怪罪自己归途的迟缓,因为白发已生,能有机会多次欣赏如此美景的机会已经不多,流露出一种珍惜当下、热爱自然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明代文徵明诗歌中的佳作。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汛湖

春尽南湖碧玉流,故人湖上共夷犹。

平桡野渡沿青草,叠鼓中川起白鸥。

云日霏霏梅子雨,风蒲猎猎藕花洲。

行春桥外山千叠,尽逐波光上綵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除夕

酒阑灯烬夜茫然,抚事追思十载前。

坐上渐看同辈少,眼中殊觉后生贤。

江城寒薄梅花早,原野霜清落木坚。

皮骨已空心力尽,还将衰鬓待新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丁未九日与履约诸君同泛石湖就登上方

宿雨初晴水拍天,碧云微敛日华鲜。

时当黄菊茱萸候,秋在沧洲白鸟边。

柳外画桥人似蚁,湖心兰棹酒如泉。

携壶更醉湖山上,白发重逢又一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是岁闰九月再汎

刚喜重阳临闰月,不辞老病复登台。

多情秋色依前在,有待篱花故晚开。

佳节从知难再值,青山端不厌重来。

画船记取横塘路,十里笙歌载月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