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寺

万顷寒涛泻碧空,宜烟宜月乱云中。

浓阴碍日浑忘夏,黛色摇天不借风。

小殿闻钟金错落,清泉漱石玉玲珑。

相逢为问看山约,藜杖新成欲漫从。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松山寺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首联“万顷寒涛泻碧空,宜烟宜月乱云中”以“万顷寒涛”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水波浩渺、寒气逼人的景象,与“碧空”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邃的意境。接着,“宜烟宜月乱云中”一句,通过“烟”、“月”和“乱云”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松山寺所在环境的幽静与神秘。

颔联“浓阴碍日浑忘夏,黛色摇天不借风”则转向对松山寺周围植被的描写,通过“浓阴”和“黛色”表现了树木茂密、山色苍翠的特点,同时暗示了季节的变化,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夏日的炎热被这浓密的树荫所遮挡,从而忘记了季节的更替。这一联还巧妙地运用了“浑忘”和“不借”两个词,生动地表达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交融的和谐状态。

颈联“小殿闻钟金错落,清泉漱石玉玲珑”转而描写松山寺内的建筑与自然景观。通过“小殿”、“金错落”的钟声和“清泉漱石”的流水声,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宁静,同时也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这里的“玉玲珑”一词,不仅形容了泉水清澈透明,也暗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尾联“相逢为问看山约,藜杖新成欲漫从”则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诗人与来访者之间的交流,邀请对方一同欣赏山景,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通过“藜杖新成”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行者的朴素与自在,也暗示了与自然的亲近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松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融合,以及诗人对这种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352)

戴梓(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纳凉

夜来溪雨洗山容,螺髻盘青一万重。

水带剩云鱼泄泄,树留深荫鸟噰噰。

晴牵萝幕亭消暑,高设藤床面对峰。

寄语襄阳痴绝者,好磨浓墨点芙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题江村积雪图

雪满龙沙路不前,侧身塞北忆南天。

萧森竹木黄兼绿,突兀云峦断复连。

鱼买湖船寒浦外,酒酤山韨翠微边。

何年为葺西溪屋,白□青裘一醉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芍药花分赋拈得七言长律

春去惊看芍药花,痴情浑入美人家。

华清薄醉风前亸,浣苧多颦月里斜。

艳质岂无疏雨妒,娇香合有上卿加。

缘谁破泣朝承露,意我多愁夜吐葩。

粉黛横陈期梦接,胭脂遥引隔阑奢。

翻阶翠落娟娟影,照槛光流片片霞。

书带易窥金作埒,蒹葭难倚玉为沙。

若教持赠魂应断,无那香肌隐绛纱。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巢大司寇寄斋斋中畅观书画

天风吹襟谒华屋,拍面清悬旧山竹。

四壁氤氲绕画屏,半窗雪隙馀残绿。

高楼楼系米家船,船上烟波谁沐浴。

东海编氓性好奇,借观酷似饥求粟。

唯唯呼童宝藏开,蠹粉鲛绡散琼轴。

沧海精魂五岳灵,争向毫端呈面目。

锦水纷披暖照春,荆山铿戛澌流玉。

醉翁扣石石不开,石上苔花生掌肉。

龙皮皵卷皴松鳞,铁干撑空声谡谡。

越溪一卷笔最奇,摄我心魂走乡国。

天吴负海怒潮来,潮落阴闻子胥哭。

十洲宫笔赝者多,绮丽纤浓微近俗。

朱楼十二压层城,宝镜争开乱朝旭。

何如寒生五月裘,一竿钓破清江曲。

华亭董,包山陆,忽然昏雨忽晴麓。

洞中仙子桃花红,羲驭千年几回熟。

造化洪功笔有权,补天浴日非荒录。

画未已,书来续,古香黯淡㕙毛秃。

右军太傅同一时,笔势凌空堕参宿。

看多不觉眸子酸,放眼孤帆逐归鹜。

赏心浮我三大杯,置身蓬岛烟云族。

吁嗟陈子与项子,余愿从游躐双足。

形式: 古风